中山大学教学方案表.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山大学教学方案表
填表日期2017年8月17日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课程性质 必修
授课学期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专业、年级
2016级药学专业
人数
121人
学分
3.5
周学时
3.5
总学时 63
主讲教师
黄志纾教授 欧田苗副教授 周晖皓教授
所在系
药学院
辅导教师
教师:黄志纾、欧田苗、周晖皓 博士生助教:王博政 陈修才
上课、答疑 时间、地点
上课:每周二 1.2 节,B201 (8:00-8:45, 8:55-9:40); 每周五 1?2 节,B201 (8:00-8:45, 8:55-9:40) 答疑:课间及课后,
Q群:生物化学大家学()
联系电话
E-mail:
黄志纾:, 欧田苗: 周晖皓:
教学目的及要求: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分子和化学反应的科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语言在分子水平上解释生命现象的一 门学科。生物化学是界于生物学和化学之间的重要交叉学科,是药学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基础。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将为学习其他相关药学专业课程
(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 目的:学会运用生物学和化学两方面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生物化学知识的 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外生物化学专题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会应用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 识理解和分析现代药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把握学科动态、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思维和理念的能力。
(2) 要求:牢固掌握重要生物大分子(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结构与性质、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牢固掌握生物能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生物体内各种代谢反应及过程的共 同规律和重要生物分子的代谢反应过程;一般掌握维生素、激素等重要生物小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一般 掌握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性质和功能;一般掌握生物过程不同水平的调控原理及重要调控机制;一般了解生物 化学发展史、生物分子的化学合成及结构解析方法、化学物质对生物过程的调控及意义等。
教科书及主要参考书:
主讲教材
古练权、黄志纾、马林、欧田苗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月。
辅助教材
张楚富主编《生物化学原理》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主要参考书目
1) 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上、下,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年。
2) D. Vbet, et. al. Fundamentals of Biochemistry: life at the Molecular Lever, 5lh Ed?,2016.
3) D. Nelson, and M. Cox.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5lh Ed., 2008. (建议:至少选定一本英文参考书作为主要参考书,以提高专业英文水平)
本课程资源共享网站:
成绩评分原则:
三次测验(100分制)+平时提问成绩取平均值记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生物化学专题论文成绩 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闭卷)全面、综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60%。总分100分。
全程导师组探究题课堂展示成绩将在总成绩基础上外加0-5分。
优秀生物化学专题论文展示成绩将在总成绩基础上外加0-2分。
教学方法:
(1) 随堂小测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每一章会布置3?5道思考题,学生自行完成和校对答案。学生 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将通过一月一次的随堂小测验及时检查。并在测验后讲解试题,使同学们印象深刻,以 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督促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
(2) 课堂提问与展示活跃学生思维:课堂讲授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提问和请学生展示小组探究题等方式加强学 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3) 每章总结推动学生自觉习惯养成:建议学生每章作必要的总结,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总结的能力,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总结和积累知识以及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双语教学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引入双语教学理念,适当介绍专业英语词汇和概念,加强学生专业英语 学习意识,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
(5) 专题论文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开展学生课外生物化学专题论文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集体讨 论,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协作精神,提高综合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新意识。
(6) 学科进展介绍拓宽学生知识面:课堂上教师除重点讲授必须掌握的内容外,将穿插介绍生物化学及相关 领域的近期研究进展,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生物化学学术L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周次
日期
教学进度(包括课程进度、各种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