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的有关思考.pdf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的有关思考
摘要:本文强调课堂导入的意义以及原则,并结合课堂实例
介绍了几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意义;导入原则;导入方法
一、课堂导入概述
1.课堂导入的概念
在上课伊始,通过使用导入语等方式来对本次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引申和映射,以
此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好奇,这个衔接课间和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就是课堂
导入。
2.课堂导入的意义
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现状课堂导入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建立和课程有关的联系。一般是在进入新课程、
新知识点或者新单元时的一种承上启下的引入,将学生之前学习的内容和将要学习的内
容进行有效的衔接,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将要进行的课
堂教学活动中。
二、当前课堂导入的现状
1.导入形式单一
最常采用的是提问式、复习式,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复习学过的知识,针对新课
提出问题,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之外,其他导入方法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2.连接不够紧密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偏重于知识的讲解,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
质量等等。
所以高中数学老师应该敢于在课堂导入方面进行创新研究,设计属于自己的导入
语言,尽量让每一堂新课的导入语都能够在创新的基础上紧扣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
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三、课堂导入的原则
1.必须符合教学的系统性
课堂是一个融合了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的系统,从课堂的导入,到内容的呈现再
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在不断复习中的巩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
完完整整地形成了一个教学系统。所以在课堂导入时一定要将其完全地融入整个教学
过程中,避免出现课堂导入和课堂内容分离的情况。
课堂教学是由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空间(教师)、时间和课程任务等因素
共同构成的系统,在课堂导入时一定要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一鼓作气地
将学生的自觉性调动起来,然后利用好时间将所有的问题在课堂的高潮中一举攻破。
2.导语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导语的设计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不同的课程
类型和学生的特点。
通过对整个单元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解,在设计导语时使其紧贴教学内容;课程类型
分为新课程、练习课程、检查课程、实验课程等,在新课程的导语设计中可以使用温
故而知新的方法,对新的内容进行铺垫,实验课程更多地向同学介绍实验的趣味性,
提高他们的兴趣。
虽然年龄相近但是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都很明显,所以老师在设计导语时应该向学
生都比较感兴趣的方面靠拢,尽可能地迎合多数学生的兴趣点。
3.导语尽量做到简洁
课堂导语的作用就是抛砖引玉,所以要尽量避免夸夸其谈、离题万里的情况出现,
研究表明,高中生的有效注意时间在25分钟左右,如果导语占用过多的课程时间将
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导入语时一定要遵循短小精悍、
语言简洁、切入重点等原则,将课堂导语的作用和基点准确地定位在“导入”方面。
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的导入,作为一堂课的开路先锋,其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重视。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尝试。
四、高中数学课堂导入常用方法
1.经验式导入方法的运用
经验式的导入法,就是结合我们生活中的现象,老师来讲解、提问、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引入新课内容的方法。经验式的导入,让学生从
现实的角度,认识了数学知识,使知识巧妙地迁移,由于它贴近生活,很容易引起学
生对新课题的兴趣。
比如:在讲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一个古谚语——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接下来引导学生来验证这个谚语: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比
试解题,诸葛亮独自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臭皮匠老大、老二、老三独自解出问题的
概率分别为0.5、0.45、0.4,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谁胜的可能性大?请同学们帮忙做
一回裁判。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今天要学的知识,这样顺势导入新课,妙趣横生,
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教师的要求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