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学第三章 基础教育的教师与学生.ppt

发布:2018-01-24约1.11万字共8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师生间非正式的私人关系    这是一种自然形成的个人交往的关系。 它对学生的影响和控制可起到正式关系不能起到的作用: *能消除在正式关系中由规章制度等所形成的外来压力的副作用, *也可改变在正式关系中较多使用的面向集体的沟通方式,实现与个别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往,增加双向沟通的渠道。 *不要形成与个别或少数同学的特殊“关系”; *不能因这种关系而出现对学生的偏爱和不公正的待遇; *不能因与学生关系的密切而在正式关系中出现流于狎昵的弊病。 注 意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志 1、民主平等——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民主平等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 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的一种状态。 * 对学生个体而言,教师应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优势与潜力。 * 对群体而言,每个学生都应享有来自教师(知识与情感)的同等的教育机会。 “一切为了学生”----奉献精神; “为了学生一切”----敬业精神; “为了一切学生”----民主精神。 要求教师 2、尊师爱生-------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 学生尊重教师表现在他们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人格。教师只有辛勤劳动,具有崇高的首先品质,知识渊博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信赖和爱戴。 教师热爱学生表现 在他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成长着的年轻一代,需要爱护和培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现代则重视学生的个性解放,力求限制教师的权力。因而,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应当成为我国师生关系的特征。 3、教学相长——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 * 教育活动须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两者构成教育活动中的两个主体; * 教育经验不再是师-生单向灌输,而是师-生双向交流; 师生共同发展。 终身学习已成为对人发展的新的要求信息来源渠道的扩大,学生在许多方面的知识多于教师教学相长将会是未来师生关系的核心内容 含义 缘由 4、双向反馈,互补互助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良好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它有赖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干部的共同努力以及学生家庭与社会的有力配合。 在这些因素中关键是教师,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教育技巧等职业素养。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正确表达师爱 与学生交往要有针对性 思考题 1 .怎样理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3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4 .如何看待学生的本质属性? 5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小学代课人员总量从1999年的81.9万人已经下降到2004年的49.9万人, 2005年,中国的中小学代课教师约有44.8万人,分布在农村公办中小学的大约有30万人。通过几年的清退工作,虽然还有40多万人,但是它在总的数额当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约占5.9%。“可以预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把余下的44.8万人的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当然,其中一些比较好的可以招聘录用。”  一位研究者对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 “教师是蜡烛” 肯定 奉献与给予 不足 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 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丛书: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教育科学出版社: P16-18.(书库G632.3/FD3) “教师是园丁” 肯定 田园式的宽松环境 重视学生的成长历程 注意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 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 不足 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教育缺欠的不可修复性(季节与时令) 存在着淘汰制(间苗) 有人为的强制性(修剪)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肯定 工程师——重要的职业 灵魂——关注人心灵的发展 不足 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运动。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 肯定 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很讲究“倒”的过程和方式) 不足 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当做知识的容器; 传递内容单一(只有水),教学内容的学科性过强,不利于知识的汇通; 教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 “教师像警察” 肯定 维持必要的秩序,强调纪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