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度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3-25约7.33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玉溪一中2027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着重强调()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D.农业在文明产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2.观察下列文明产生过程示意图,由此可知,文明的产生()

A.发端于畜牧业与农业分工B.止步于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C.战争是文明发展的推进器D.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

3.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D.只有农业才能为文明提供物质保障

4.汉谟拉比在位的第33年挖掘了长度150公里的水渠,为尼普尔、埃瑞都等六个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恢复了已四散飘零的苏美尔和阿卡德,击败了马瑞和马勒吉温的军队,使马瑞、舒巴尔图各城市友好地居于其权威统治之下。这()

A.推动了君主专制的建立B.标志着两河流域走向统一

C.反映了国家组织能力强大D.推动了农耕经济不断发展

5.下表是学者们分析“古埃及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时的相关观点。由此可知()

观点

学者

埃及及其宝物都是西方的祖传遗产

商博良

埃及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中心

G·艾里奥特·史密斯

古埃及文明在形成、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内生和杂糅的特点

金寿福

A.历史研究需要正确的价值判断B.历史史实需要多角度考查

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无法探究D.历史解释受学者立场影响

6.阅读下表:“古印度的旃陀罗与尼沙陀”。这主要表明古代印度()

类别

所属种姓

来源

限制性规定

尼沙陀

吠舍

男婆罗门与吠舍女子所生的后代

只能从事捕鱼业,住在圣树旁、焚尸场边或山上

旃陀罗

贱民且是“人中最低贱者”

男首陀罗与婆罗门女子所生子女

必须身着裹尸布,搬运尸体或作为刽子手

A.职业依据父系世袭B.社会阶级矛盾较尖锐

C.通婚必须在种姓内D.存在性别和种姓歧视

7.下图为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据此可知古希腊人()

A.把被征服地区变成直属殖民地B.把地中海变成了希腊世界的内海

C.建立起众多独立于母国的城邦D.对被征服地区的地方实施行省制

8.古希腊处于巴尔于半岛的最南端,三面环海,适宜种植林果等经济作物,希腊人经常用他们的瓜果、橄榄油和其他一些手工艺品来换取埃及的粮食,这使得古希腊文明具有其他农耕文明所不具有的商业特质。这说明()

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形态B.非欧大陆存在经济互补

C.希腊半岛不适合农业生产D.海洋文明最具扩展潜力

9.世界多个民族均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但细节却不尽相同。古埃及是水神发怒,被神选中之人幸存;古巴比伦是诸神以洪水消灭人类,水神通知建造大船;古希伯来人是诺亚方舟;古中国是女娲补天、大禹治水。这反映出古代文明()

A.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B.兼具多样性与统一性

C.水是文明的共同源头D.跨区域往来交流频繁

10.波斯帝国兴建了道路里程长、覆盖地域广的御道,并完善了邮驿体系。通过御道和邮驿体系,国王能较为及时地了解并干预地方事务;快速的集结帝国各地的兵力;汇聚整个帝国的税收盈余和礼物贡品,掌握赖以生存的核心物资。这说明波斯帝国的御道和邮驿体系()

A.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B.扩大了帝国统治疆域

C.推动了文明交流融合D.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

11.亚历山大先后迎娶中亚贵族女子和大流士三世的长女作为妻子;依靠希腊-马其顿人和被占领地区的当地人管理地方行省的军事、财政、民政;在埃及拜谒当地的太阳神神庙,为巴比伦重建损毁的马都克神庙。这些措施()

A.推动希腊民主政治传播B.维护了社会的长久稳定

C.为国家的分裂埋下隐患D.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12.古罗马帝国的《奥古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