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章发动机点火系统.ppt

发布:2023-06-23约4.95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定义—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发动机点火系。 2、功用 —按照气缸的工作顺序定时地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足够能量的电火花。 ; ;4、要求  (1)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足够高的次级电压。 影响火花塞击穿电压的因素: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距离,气缸压力,气缸中气体的温度 。  (2)火花具有一定的能量。 点火能量不足时,会使发动机启动困难,发动机的动力性下降,油耗和排污增加,甚至于发动机不能工作。  (3)在任何工况下,均获得最佳点火提前角。 点火时刻由点火提前角表示。当发动机的转速或负载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点火提前机构进行自动调节。  (4)无论是正极搭铁还是负极搭铁,均应保证点火瞬间火花塞中心电极为负。 热的金属表面比冷的金属表面容易发射电子,发动机工作时,火花塞的中心电极较侧电极温度高。;;第二节 传统点火系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二、工作原理 点火线圈和断电器共同完成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的作用。 点火线圈由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组成,相当于变压器的作用。 点火开关闭合时,蓄电池点火系才能工作。当断电器触点组闭合时,低压电路导通,初级绕组通以初级电流,产生磁场,由于铁芯的作用而加强磁场。当断电器凸轮顶开触点臂而使触点组分开时,低压电路断开,初级电流为零,这样,由于初级绕组中电流的变化引起磁通量的变化,从而在线圈较密的次级绕组中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动势,使火花塞两电极间隙处的气体被击穿,产生火花。;触点闭合时,初级电路通电,电流从蓄电池的正极经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断电器触点,接地流回蓄电池的负极,为低压电路。 触点断开时,在初级绕组通电时,其周围产生磁场,并由于铁芯的作用而加强。当断电器凸轮顶开触点时,初级电路被切断,初级电路迅速下降到零,铁芯中的磁通随之迅速衰减以至消失,因而在匝数多,导线细的次极绕组中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使火花塞两极之间的间隙被击穿,产生火花。 ;初级电压;次级电压;画电流回路;一、什么是击穿电压? 二、为什么转速愈高,次极电压愈低? (其解决方法是什么?) 三、电容器的作用是什么?; 在火花塞电极间加上高电压后,电极间的气体发生电离,所加电压愈高,气体电离的程度愈高。当电压增高到一定值时,火花塞两极间的间隙被击穿而产生电火花。使火花塞两电极之间产生电火花所需要的最低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当火花塞间隙为0.5~1.0mm时,发动机冷起动时所需击穿电压约7000~8000V,实际工作电压一般在10000~15000V。 ;二、为什么转速愈高,次极电压愈低? ;蓄电池点火系高、低速之间的矛盾? 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初级电流大,次极电压高,点火可靠;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初级电流小,次极电压低,容易失火。如果点火线圈按高速时设计,低速时初级电流过大,线圈初级绕组易过热;反之,按低速时设计,高速时易失火,点火不可靠。 解决方法: 解决的办法是在低压电路中串联一个附加电阻,其电阻值随工作温度高低而变化(温度愈高,电阻值愈大),从而满足高低速时的初级电流大小的要求。;三、电容器的作用? 断电器触点旁一般并联一只电容器,其作用是消除自感电流的不利影响。当断电器触点分开时,自感电流向电容器充电,加速初级电流和磁通的衰减,并且减小了触点间的火花,避免触点烧蚀;当断电器触点闭合时,电容器放电,初级电流增大,即作用是消除自感电流不利影响,提高次极电压;避免触点烧蚀。;一、分电器原理: 原理是在发动机工作时接通与切断点火系统的初级电路,使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中产生高电压,并按发动机要求的点火时刻与点火次序,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分配到相应气缸的火花塞上。;分电器实物图; 分电器功用: (1)接通或断开初级电路 (2)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按照发动机分配给各缸火花塞 (3)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自动调节点火时刻 ; 分电器组成 ;1、断电器 断电器的作用是周期性地接通和断开初级电路,使初级电流发生变化,以便在点火线圈中感应产生较高的次极电压。 一对钨质的触点,固定触点固定于托板上,活动触点固定在触点臂的一端。触点臂的另一端有孔,套在销钉上,触点臂可绕销钉自由转动。 凸轮棱数等于气缸数,凸轮轴转速与配气凸轮轴转速相等。;中央电极;3、电容器;点火提前角;实现点火提前角调节的方法有两种: (1)触点不动,使凸轮相对于其轴顺旋转方向转过一个角度?,如图所示。这样,在活塞尚未到达上止点时(假定点火提前角调节装置不工作时,点火提前角为零)断电器触点即分开,使点火提前。;点火提前装置;(1)离心式点火提前装置 它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变化改变凸轮和轴的相位关系而调节点火提前角的。;(2)真空式点火提前装置 它是随着发动机负荷(节气门开度)的变化改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