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管超外差中波调幅收音机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管超外差中波调幅收音机 广播是无线通信的典型应用之一,它传送的是模拟的 话音或音乐信号。通信方向为单向,一点对多点。 音频信号频率范围为20Hz~20kHz,不可能直接无线远 距离传输,而必须调制到较高频率,通过电磁波的方式无线 传递出去。而接收端通过解调还原音频信号,如下图: 放大 调制 射频 功放 信 号 源 收音机 * 1902年,美国人巴纳特.史特波斐德在肯塔基州穆雷市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现在,州立穆雷大学仍树有“无线电广播之父”的纪念碑。 1906年12月24日,美国哈佛大学费森顿用调制的无线电波发送音乐和讲话进行 广播试验在大西洋上可以用矿石收音机听到。 1921年,美国费里斯特、阿姆斯特朗与费森顿分别发明了再生式、外差式与超 外差式电路,为现代接收机奠定了重要基础。 1920年,美国在底特律、旧金山和兹堡开始了商业无线电广播。 1933年,阿姆斯特朗发明宽带调频原理,首次进行调频制广播。 1954年,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晶体声收音机。 五十年代末,美国工程师赖纳德.康最先研制出立体声广播系统。 1960年,蒙特利尔广播站首次应用赖纳德.康的系统进行立体声广播。 七十年代,多波段收音机开始流行于市场。 八十年代,电调谐音机开始大行其道。电调诣收音机可锁定20个中、短波频率, 大大提高收音的真切度。 八十年代中期,微处理器进入收音机,形成电脑全自动化。 1995年4月,香港推出全球最小的FM收音机,体积1.5×0.5×0.25英寸,重8克, 与一元硬币一般轻。 无线电广播与收音机的历史 * 广播及电视频率划分表 * 调幅AM(Amplitude Modulation) 调幅是指带有信息的信号对高频载波的振幅进行调制。 为调制系数或调制度 为标准AM * AM信号的解调 异步(包络)检波 对于标准AM调制信号,可以利用下图 的原理电路将已调信号的包络即含有信息的 信号恢复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解调。 低通 滤波器 检波 输出 解调后的 信号 已调 信号 * 超外差AM接收机 天线 回路 高放 调谐 本振 混频 中放 检波 功放 AGC 超外差收音机的主要指标: 1.频率范围 2.接收灵敏度 3.选择性 4.镜像抑制比 5.最大输出功率 变化比为3.06:1, 本振频率可选择 或 前者变化比为19:1,后者为2.09:1, 所以后者更易于实现。 超外差因此得名。 * 超外差AM接收机 振荡器 混频器 乙功放 * PCB 焊 接 面 * PCB 元 件 面 * 互感耦合振荡器 如图,为互感耦合振荡器。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保证电路构成正反馈。 通过合理选择各线圈的匝数,调节互感量M 的大小,可使晶体管获得最佳负载电阻。 互感耦合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取决于谐振回路的 参数,当谐振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QT足够高时 振荡频率近似等于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 由于发射极的输入阻抗比较低,为了不致于 过多地影响回路的Q值,故晶体管与谐振回 路采用部分耦合。 电路图 * 混频器 混频器是一种频率变换过程,利用的是 三极管的非线性特性。 三极管输出含有两个输入信号的乘积项, 因此就含有差频(fc-fL)和(fc+fL)的频率成分。 输出由LC谐振回路选出所要的信号。 电路图 * 音频功率放大器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作用: 放大模拟音频信号驱动扬声器发声。 1.最大输出功率 2.允许负载阻抗 3.效率 4.总谐波失真 5. 输出噪声电压 6.电压增益(dB) 7.输入阻抗 8.电源电压及静态电流 主要参数: 功率放大器 * 功率放大器的种类 功率放大器分甲类、乙类、甲乙类、丙类及丁类等。 甲类放大器,是指电流连续地流过所有输出器件的一种放大器。 这种放大器,由于避免了器件开关所产生的非线性,只要偏置和动态 范围控制得当,仅从失真的角度来看,可认为它是一种良好的线性放 大器。 但它的缺点是效率很低,要达到同样的 输出功率电源功耗和晶体管功耗都很大。 如果忽略晶体管饱和压降时最大效率为: * 乙类功率放大器 乙类放大器,是指器件导通时间为50%的一种工作类别。 这类放大器可以说是最为流行的一种放大器。 为了在负载上得到一个完整的波形,需要两个晶体管轮流 工作。 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变压器耦合乙类功率放大器 电路图 * 实验步骤 1.检查并认识元器件,与电路图对照,分类(电阻、 电容、三极管、二极管、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