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生产率不高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增长,这需要依靠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本来就 面临生产要素紧缺,投入不足的问题,这样,经济增长越发显得吃力。 * * * 在OECD组织中,有一些国家的人工作时间最长,希腊人就是其中之一。希腊人平均每人每年工作超过2000小时。相反,德国人相对来说是比较懒散的,他们平均每人每年工作大约1400小时。但是德国的生产效率比希腊高70%左右。 * * 三、结构性弱点 产业结构低度化 ● ● ● 外贸严重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 收入分配不均造成的国内需求结构畸形 。 * 不同收入组别的三次产业结构 * 四、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技术和思想的扩散不断加快。 一方面,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本与先进的技术;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形成了技术依赖,加剧了经济增长的不稳定。 * 五、制度因素 制度为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导向作用; ● ● 健全的制度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公平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环境 。 什么是好制度? 保证人身自由、经济自由。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指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制度最重要的特征也许是它所允许的行动自由的程度 保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保证机会公平,自由竞争 * * 六、其他因素 地理与气候因素; ● ● 政治因素 ; ● 资源、环境因素 ; 文化因素 。 ● 经济发展的文化障碍 * 1、低欲望下的均衡。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是精品生活,还是粗茶淡饭式的得过且过。有追求,就有努力的源动力。 2、对外界生活的隔绝和闭塞。比较和竞争,能够产生新的欲望和实现欲望的动力。 * 3、缺乏敬业精神 a、工作的不严格和不精确。产品质量的不规格。对工作不认真。 b、对待科学的态度和对真理的追求弱,求是精神差。人云亦云,从众心理强。得过且过,睁眼说瞎话。 c、缺乏企业家精神。艰苦卓绝,坚忍不拔,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 第三节 生产率与增长核算 一、全要素生产率 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 三、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核算 * 一、全要素生产率 肯德里克(Kendrick )在《美国生产率的发展趋势》(1961)和《战后1948—1969年美国生产率发 展 趋势》(1973)两部著作中,对1889—1969 年间美国生产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1889-1957年,美国国内私人部门的产出增长率为年均3.5%,有一半来源于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 部分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只能衡量一段时间内,某一特定投入的节约,却不能表示生产效率的全部变化。因为投入量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生产效率的全部变化。 要衡量全部投入量的节约或衡量生产效率的变化,必须使用“全要素生产率” 。 * 二、丹尼森的增长核算 丹尼森在60年代初开始进行增长核算的研究,被认为是对增长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获得成果的第一位经济学家。 他于1962 年出版了《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1967年,丹尼森又出版了《为什么增长率不同——战后9个西方国家的经验》。 * 美国经济增长核算: ● 丹尼森对美国1929—1948年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劳动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因 素,其次才是知识增进,第三是资本投入, 第四是规模经济,第五是资源配置的改善。 丹尼森认为知识增进是长期内真实的生产率提高的基本因素。 * 为什么增长率不同 ● 丹尼森对美、日、西北欧和加拿大等11个国家进行估计后,对要素投入量和要素生产率这两大类增长因素对各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 西欧经济增长的40%由投入量增长所贡献,60%由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所贡献。 在要素投入的贡献中,资本的贡献比劳动大。美国经济增长大部分由投入增长所贡献,其次为生产率增长。 * 日本经济为什么增长快 ● 丹尼森对日本经济的增长进行分析后,认为资本投入和要素生产率是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1953-1971年:日本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77% 其中, 2.06%——资本投入 1.97%——知识增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