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及其发展障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学 生: 联系电话:
学 号:
专 业:
层 次:
年 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专 业:
年 月 日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及其发展障碍
学生:杨小娇 指导教师:
摘要:由于经济管理学一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许多人误码以为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大同小异。事实上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的区别是有很大区别的两门学科。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人在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中都是行为主体,但作为独立学科的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并不研究每一个具体的、各不相同的人;而是根据各自的学科目的与研究对象,基于人们的一般的普遍的行为特点,对人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假定,以便于分析。这样得出的对人的认识就是行为主体的基本假定,这种基本假定是进一步分析的基本前提。因此对行为主体的不一样认为或假定导致以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的根本区别。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中对行为主体假定的表现在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与相互关系两方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存在着很多障碍。国内障碍: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国际障碍: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贸易条件的恶化、发达国家设置的种种障碍。在上述诸多障碍因素中,制度障碍应是最根本的约束因素。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发展障碍
前 言
冷战时期,发展中国家作为第三世界崛起,这样的群体,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其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发展中国家起点低,在国际体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除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外,广大发展中国家至今仍然贫穷落后,其发展存在着明显的问题,面临着挑战。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调整 把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其经济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1准备和起飞阶段(1945年~1966年)
收回经济主权,通过接管和赎买的方法把原宗主国的经济机构和涉及国民经济要害部门的重要部门的重要企业收归国有,并进行土地改革。发展战略上,南亚和东亚国家在原殖民地经济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进行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另一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实行一般消费品的进口替代战略。
1.1.2.高速增长阶段(1966年~1973年)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继中国台湾之后,开始由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转向出口导向发展战略。1966年~1970年,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高达5.6%。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一批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1.1.3.开展石油斗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阶段(1973年~1980年)
从1973年~1981年,石油输出国组织连续大幅度提高油价,从而获得巨额石油收入;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因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经济迅速增长,但大多数低收入和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各国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1.1.4.经济发展遇到困难阶段(1980年~1999年)
除东亚外,发展中国家经济陷入困难,拉美、非洲大陆国家年增长率仅为1%、1.4%。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二:一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举债过多,二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初级产品价格猛跌,发展中国家出口收入大大减少,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以致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
1.1.5.经济的振兴与经济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后)
改革的内容:(1)经济体制的改革。(2)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放宽对私人企业的限制,鼓励和扩大私人企业投资。(3)经济结构的调整。(4)实行开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