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百河”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2023级“贵百河”3月高二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物理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其中A、B的摆长相等。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其他各摆施加驱动力,使其余各摆做受迫振动。当各摆振动稳定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摆球B的振幅最大
B.摆球C的振幅最大
C.摆球D的振幅最大
D.摆球A的振动频率最大
【答案】A
【解析】ABC.受迫振动中,当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时,出现共振现象,振幅达到最大,由于B摆的固有频率与A摆的相同,故B摆发生共振,振幅最大,A正确,BC错误;
D.由于A摆摆动带动其他3个单摆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故其它各摆振动频率跟A摆相同,D错误。
故选A。
2.如图甲所示,老师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根据图乙,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说法错误的是()
A.女同学从A向E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点C向右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C.女同学从点C向左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D.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化,这是多普勒现象
【答案】B
【解析】A.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观察者与波源之间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测得的频率变高,则音调越高,因此女同学从A向E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A正确;
B.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观察者与波源之间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测得的频率变高,则音调越高,因此女同学在从C点向右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B错误;
C.当观察者与波源之间相对远离时,观察者测得的频率变低,则音调越低,女同学从点C向左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C正确;
D.多普勒效应是指观察者与波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测得的频率发生变化,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与波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感觉哨声音调变化,这是多普勒现象,D正确。
3.抽制高强度纤维细丝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激光束越过细丝时产生的条纹和它通过遮光板的同样宽度的窄缝规律相同。观察光束经过细丝后在光屏上所产生的条纹即可判断细丝粗细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这里应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
B.这里应用的是光的干涉现象
C.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粗
D.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细
【答案】D
【解析】AB.由于是激光束越过细丝即绕过障碍物,所以是光的衍射现象,AB错误;
CD.当抽制的丝变细,相当于遮光板上的窄缝变窄,衍射现象更明显,故屏上条纹变宽,C错误,D正确。
故选D。
4.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利用该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干涉现象。单色光源,S发出的光直接照在光屏上,同时S发出的光还通过平面镜M反射在光屏上,从平面镜M反射的光相当于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发出的,这样就形成了两个一样的相干光源,在光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设单色光波长为、光源S到平面镜的距离为、到平面镜左端点的水平距离为,平面镜左端点到光屏的水平距离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为
B.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为
C.若把平面镜M稍向上平移一点,则相邻两条亮纹的中央间距变大
D.若把平面镜M稍向右平移一点,则相邻两条亮纹的中央间距变小
【答案】C
【解析】AB.相邻两条亮纹中央间距即干涉条纹间距
题意可知,
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为
故AB错误;
CD.若把平面镜M稍向上平移一点,即减小双缝间距d,则相邻两条亮纹的中央间距变大;若把平面镜M稍向右平移一点,双缝间距d和双缝到光屏的距离都不变,则相邻两条亮纹的中央间距不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相同的弹簧和不同质量的小球组成甲、乙两个水平弹簧振子,它们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P为其中一个交点(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在0.1~0.15s内振动能量增大
B.甲振子振动能量一定比乙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