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裂缝型生物灰岩油藏精细油藏描述成果与实践.pptx

发布:2025-06-12约1.73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裂缝型生物灰岩油藏精细油藏描述成果与实践;裂缝型生物灰岩油藏在王徐庄油田各类型油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加深刻地认识该类型油藏的本质,是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精细油藏描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突破,并且在开发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概况及存在问题;地质概况;王徐庄油田内共发育三组断层:第一组是北东东向(南大港断层,歧616井断层,歧49井北断层);第二组是北北东向(近南北向如歧661断层);第三组是北西西向断层(如歧93井北断层、歧639井北断层、歧656井北断层等)。

南大港断层、歧49井北断层长期活动,落差大,控制地层的沉积和油藏的分布。;储层物性;井号;;存在问题;;;问题4:生物灰岩开发时间长,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一、概况及存在问题;1.声波引导地震约束模式控制等时对比技术

2.地震约束分层插值构造成图技术

3.重构储层物理特征曲线反演技术

4.多信息裂缝识别与评价技术

5.裂缝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层名;打破了Es2+3传统的分层模式,首次实现了王徐庄油田的沙二、沙三地层的单独分层和全区统层对比,解决了历史分层体系混乱的问题。;成果2:;成果2:;在精细分层对比的基础上,沙二0措施挖潜获突破。;通过邻井对比,歧634-1井2015年7月份补开Es20,17号层,射孔井段2154.1-2158.9/4.8m,初期最高日产11.9吨,含水60%,目前日产油7.4吨,含水78%。;;井名;新技术3:重构储层物理特征曲线反演技术;沙一下生物灰岩地震属性分析图;天然裂缝特征;050100150200250

裂缝开度(μm);;;;;;;利用油水井动态生产情况及示踪剂监测结果分析的裂缝发育方向与测井、地震属性的裂缝研究成果完全吻合,这将对今后调整方案的部署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基质地质体上构建裂缝三维网络模型最终完成油藏模拟所需的具有裂缝网络的PETREL数据体。;可以将每一个数据点进行裂缝和基质两种属性的分析。;注采井网及开发方式;新井数:24口

新油井:17口

新水井:7口

老井恢复:20口

油井措施:22井次

水井措施:26井次

单井日产:常规6吨、侧钻4吨

总进尺:4.4万米

新建产能:3.3万吨

万米进尺建产能:0.75

提高采收率:1.5;在一二三四六断块实施了7口侧钻井和3口产能井,目前已投产9口(歧605-2待试油),日增油50吨,日增气2.2万方,验证了前期剩余油研究成果,为王徐庄油田下步调整方案的整体实施提供了经验。;;歧653K;;典型范例:在裂缝和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在裂缝侧翼剩余油富集区部署侧钻井歧651K,验证裂缝控制剩余油理论,该井待下步实施。;油层动用程度(%);4、开展周期注水,驱替基质剩余油;一、概况及存在问题;经过技术人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裂缝型生物灰岩油藏变得不再神秘,油藏的开发效果趋于变好,也许我们也在慢慢接近油藏的本真。然而研究无止境,技术无尽头,在研究油藏、经营油藏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王徐庄地区油藏埋藏深,资料分辨率低,同时受南大港断层的影响,存在井井不同速的现象,导致在该区进行精细研究难度大,风险高。为了更好地建立速度模型,精细刻画预测储层边界,建议对该区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目标处理。;下步工作方向:2、开展钻井密闭取芯及描述研究,制定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下步工作方向:3、探索低成本形势下的适用于裂缝型灰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如何提高生物灰岩油藏采收率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不断深化地质基础研究,创新思路,深耕技术,为提高老油田的开发水平不断努力!;汇报结束,谢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