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描述-储层分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主力油层与非主力油层在剖面上的配置关系 注意特高渗透率层(油田习称“贼层”)在剖面上的位置及其地质成因。 5)隔层 指稳定分布于两个渗透性岩层中间的不渗透岩层。油田开发过程中对流体运动具有隔挡作用。 隔层是多油层油田正确划分开发层系,进行各种分层改造 和分注分采措施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进行有关隔层的 研究也是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内容。 ⑴隔层的标准 ①岩石类型:泥质岩类,致密胶结岩类、盐类沉积及沥青充填岩石等 ②物性标准-统计法 ③应用测井曲线划分隔层 ④隔层厚度标准 实例:大庆油田 初期开发井网划分层系:5m 一次加密调整:3m 二次加密调整:1.5~2m 下封隔分层作业:3m 限流压裂:1~ 0.5m ⑵隔层分布状况 ①剖面分布:位置(层位)、岩性、厚度—剖面图 ②平面分布:厚度平面分布图或不同等级厚度的隔层数占井数分布频率。 1. 碎屑岩喉道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 A、孔隙缩小型喉道-大孔粗喉型 B、缩颈型喉道-大孔细喉型 C、片状喉道-小孔极细喉型 D、管束状喉道 (一)油层连通的影响因素 1、沉积环境的控制 2、浊流沉积 3、河流的下切和充填作用 4、成岩作用的影响(碳酸盐岩) 5、构造作用的影响 (二)油层连通的判别方法 1、井间干扰 2、油、气的性质 3、注水分析 4、示踪迹测井 5、地球化学的色谱指纹鉴定 (三)油层的连通类型 1、叠合式连通 叠合式连通是指单油层砂体在空间上呈倾斜状重叠连通。这种连通方式具有接触面积大及连通性较好的特点。 比较典型的叠合式连通沉积的砂体有三角洲砂体和河流点砂坝砂体等。 (三)油层的连通类型 2、交错式连通 单油层在空间上呈上下交错式接触,这种连通关系称为交错式连通。交错式连通时,其油层的接触面积大小不定,一般要比叠合式要小一些。由于砂体间流体的流动截面减小,其油层连通体的渗透率降低。这类连通体多形成于沉积环境的水进式微环境中,形成不同沉积时间单元砂体不完全叠合的接触。 交错式连通的砂体常形成于横向迁移距离过大的河流点砂坝中。 (三)油层的连通类型 3、侧面连通 侧面连通是指单油层砂体在平面上的侧向接触连通,其连通面积的大小与侧面的接触面积密切相关。 (三)油层的连通类型 4、串珠状连通 串珠状连通是指油层砂体首尾一个接一个的连通。这种形式的连通面积最小,往往呈点接触,砂体的连通性一般较差,渗透率比较低。 九、储层连通性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3、侧面连通 这种连通形式可形成于三角洲分流平原的河道分叉处的砂体,也可分布在网状河流的砂体间。 九、储层连通性 第四章 储层特征描述 (3)砂体连通性 2.平面非均质性 指砂体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相互接触关系。 连通形式: 多边式——侧向相互连通 多层式——垂向相互连通 孤立式——未与其它砂体连通 表征参数: ① 砂体配位数:与某一个砂体连通接触的砂体个数。 ② 连通程度:指连通的砂体面积占砂体总面积的百分数;或以连通井数占砂体控制井数百分率表示。 ③ 连通系数:连通的砂体层数占砂体总层数的百分比。连通系数也可以用厚度来计算,称为厚度连通系数。 ④连通体大小:连通砂体个数、总面积及厚度。 2.平面非均质性 (4)孔、渗平面变化 通过绘制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等值线图,来反映其平面变化情况,重点研究渗透率的方向性。 在平面上,渗透率的方向性受砂体沉积的古水流方向的影响。沿古水流方向的渗透率比逆古水流方向的渗透率要大。 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沿古河道下游方向的推进速度快。 2.平面非均质性 1.分层系数 2.砂层密度 3.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定量表征 4.主力油层与非主力油层在剖面上的配置关系 5.隔层 3、层间非均质性 一套含油层系内的砂体的层间差异。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一般用以下参数进行描述表征: 1)分层系数( ) 指某一层段内砂层的层数。以平均井钻遇砂层个数(即钻遇率)来表示。 —某井的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