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液体疗法护理.pptx
演讲人:日期:小儿液体疗法护理
CATALOGUE目录01基础概念与适应症02体液失衡评估方法03补液方案制定原则04静脉补液实施规范05口服补液护理流程06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01基础概念与适应症
液体疗法定义与作用机制01液体疗法定义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给予患者水分、电解质、胶体液等,以纠正体液失衡,维持生理平衡的治疗方法。02作用机制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抵抗力。
适用病症与禁忌范围适用病症小儿腹泻、高热、脱水、休克、中毒等需要纠正体液失衡的病症。01禁忌范围严重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肺水肿等不宜过多输入液体的患者,以及严重水肿、腹水等需要限制液体摄入的患者。02
年龄体重换算标准根据小儿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采用相应的换算公式,将成人剂量换算为小儿剂量。小儿药物剂量换算根据小儿体重和脱水程度,计算所需补充的液体量和种类,制定合理的液体疗法方案。液体疗法换算
02体液失衡评估方法
脱水程度分级指标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弹性下降、口唇黏膜干燥等症状。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表现为严重口渴、尿明显减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症状。表现为极度口渴、无尿、皮肤极度干燥、昏迷等症状。
电解质紊乱判断依据钠离子紊乱血钠过高或过低,可能引发高渗性脱水或低渗性脱水。01钾离子紊乱血钾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肌无力等症状。02钙离子紊乱血钙过高或过低,可能引发手足抽搐、惊厥等症状。03
实验室检查关键参数血常规尿液检查电解质检查血气分析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以判断患儿是否有感染、贫血等。检测血钠、血钾、血钙等电解质水平,确定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观察尿比重、尿pH值等指标,以判断肾功能及体液酸碱平衡情况。检测血液pH值、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评估患儿酸碱平衡状况。
03补液方案制定原则
脱水程度评估根据患儿脱水程度,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尿量等,估算累积损失量。体重变化参考结合患儿近期体重变化,计算累积损失量。病史询问询问患儿近期饮食、呕吐、腹泻等情况,以辅助判断累积损失量。累积损失量计算规则
继续丢失量补充策略实时记录患儿摄入量,包括口服、静脉输液等。摄入量监测根据患儿情况,选择适当的液体种类,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水等。液体种类选择密切观察患儿脱水症状,如尿量、精神状态等,以便及时调整补充策略。脱水症状监测
生理需要量维持标准年龄体重法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计算每日所需液体量。01疾病状况调整根据患儿所患疾病及状况,适当调整每日所需液体量。02个体差异考虑考虑患儿个体差异,如天气、活动量等,灵活调整液体维持量。03
04静脉补液实施规范
晶体液补充水和电解质,常用的有生理盐水、林格液等。01胶体液提高血浆渗透压,常用的有白蛋白、血浆等。02高张液体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用于脑水肿等的脱水治疗。03特殊液体根据病情选用,如碳酸氢钠等碱性液体。04液体种类选择标准
评估患儿脱水程度和电解质平衡,确定补液总量和速度。根据患儿年龄、体重、心肾功能和病情调整输注速度。遵循先快后慢原则,初期快速补充,随后逐渐减慢。使用输液泵或重力输液器精确控制输注速度。输注速度控制方法
输液反应监测要点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输液部位评估液体平衡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现象,及时处理。记录出入量,确保补液量和排出量平衡。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精神、意识等,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05口服补液护理流程
ORS溶液配制要求成分组成ORS溶液由氯化钠、枸橼酸钠、氯化钾和葡萄糖等组成,应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配制。01溶液浓度ORS溶液的浓度应保持适宜的张力,一般为2/3张,以确保有效补充水和电解质。02配制方法应使用清洁的饮用水进行配制,避免污染;ORS溶液应现配现用,不宜长时间保存。03
喂养频率与剂量控制根据患儿脱水程度和年龄确定喂养频率,一般每2-3分钟喂养一次,每次喂养量不宜过多。喂养频率每次喂养的ORS溶液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脱水程度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剂量控制喂养时应使用勺子或奶瓶等工具,避免直接倒入患儿口中,以防止误吸。喂养方式
耐受性观察指标精神状态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如是否出现烦躁、嗜睡等异常表现,及时进行处理。03观察患儿的排便次数、量和性状,以判断ORS溶液的喂养效果。02排便情况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以评估患儿的耐受情况。01
06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循环超负荷预警信号可能是肺部液体过多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呼吸急促、费力或呼吸暂停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表明心脏负荷过重。腹部膨隆,可能提示肝脏淤血肿大。心率增快持续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引发高血压。血压上脏肿大
电解质异常纠正方案钠离子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