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苗种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广东省地方标准
《鳜苗种生产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2020年11月
目录
一、工作简况1
(1)任务来源1
(2)协作单位1
(3)标准主要起草人及任务分工1
二、立项的必要性,拟解决的问题。1
(1)立项的必要性1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
三、标准框架和内容的确定2
(1)标准编制原则2
(2)确定标准的主要内容的论据2
四、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4
五、标准调研、研讨、征求意见情况。4
(1)标准编制的主要工作过程4
(2)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和依据5
六、标准有何先进性或特色性5
(1)培育设施部分5
(2)技术详细参数部分5
(3)饲养和日常管理部分5
(4)病害防治部分5
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6
(1)人员培训6
(2)示范实施6
(3)全面推广6
八、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6
《鳜苗种生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广东省财政厅“粤财农[2016]53号文《关于安排2016年省级实施标准
化战略专项资金(农业标准化发展资金)的通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
水产研究所负责《鳜苗种生产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计划号:06164)。
(2)起草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3)标准主要起草人及任务分工
叶星标准起草编制小组组长。负责项目的申报,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并
协调各项工作。起草标准和修改标准,撰写编制说明。
孙成飞标准编制组成员。负责鳜苗种环道培育、水泥池培育和池塘培育等
相关实验工作。起草和修改标准、撰写编制说明。
董浚键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标准主要实验与分析工作。参与标准的申报
和起草工作。
田园园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标准主要实验与分析工作。参与标准的申报
和起草工作。
胡婕标准编制组成员。参与标准主要实验与分析工作。参与标准的申报
和起草工作。
二、立项的必要性,拟解决的问题。
(1)立项的必要性
鳜(Sinipercachuatsi),俗称桂花鱼,广泛分布在我国东部各大河流和湖泊。
在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鳜已成为池塘单养或混养的主要品种,对提高鱼
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2019年广东省鳜鱼产量近10万吨,占
全国总产量的31.5%,是我省淡水水产品的支柱产品,产值达50亿元。广东不
仅作为鳜成鱼养殖重要地区,也是我国鳜鱼苗种的制种中心,每年从广东培育、
销往全国各地的鳜苗种达20亿尾,占全国的80%以上,苗种产值超过4亿元。
虽然鳜已成为广东淡水渔业中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品种,但鳜苗种生产仍存在诸
多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1
鳜苗种生产技术相关的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126-2001《鳜种苗生产技术
操作规程》,由于制定时间较长、不适合当前鳜鱼苗种的生产要求,已于2014年
被废止。鳜苗种生产技术相关的现行标准只有SC/T1032.5-1999《鳜养殖技术规
范苗种》、SC/T1032.4-1999《鳜养殖技术规范网箱培育苗种技术》和NY/T
5167-2002《无公害食品鳜养殖技术规范》3个标准,3个标准颁布距今已有近
20年,与目前的生产实际有部分脱节,如培育设施、放养密度、病害防治等技术
手段及参数均需要调整,现存标准已经不适合当前鳜苗种培育的生产要求。
由于鳜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苗种需求量增多,使种苗繁育单位滋生“短期行
为”,急功近利,不规范苗种生产技术,导致鳜鱼苗种质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畸形率增高、抗逆性下降、生长速度慢、病害增多等。因此,制定适应当前我省
鳜苗种生产技术的规范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