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四川省地方标准
《大口黑鲈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目录
一、工作简况1
二、标准编制原则4
三、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5
四、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7
五、与有关标准的关系8
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9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9
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9
九、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10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12
《大口黑鲈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规范》地方
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7月20日发出的《关于下达2023年
度地方标准制修定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川市监函〔2023〕370号),批准
由四川农业大学牵头起草地方标准《大口黑鲈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规范》。
(二)制定背景
四川省地方标准《大口黑鲈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规范》的修订,是结
合四川省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和产业需求,针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这一重要经济鱼类的养殖技术进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其修订目
的、解决的问题及意义可从以下方面阐述:
1、修订目的
(1)适应产业发展需求。随着大口黑鲈在四川省养殖规模的扩大,原有
技术标准已无法满足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需要。修订旨在引入新技术、新工
艺,提升繁殖效率和苗种质量,推动产业提质增效。(2)规范技术操作。通
过统一技术参数和操作流程(如亲鱼选择、催产孵化、苗种培育等),减少养
殖户因技术不规范导致的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问题。(3)促进绿色可持续
发展。结合生态保护要求,优化养殖模式(如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防治
等),降低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产业绿色转型。(4)响应政策与市
场需求。对接国家“水产种业振兴”和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战略,
1
助力打造优质水产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2、解决的关键问题
(1)种质资源退化。原标准未明确亲鱼选育标准,导致近亲繁殖、生长
性能下降。修订后通过规范亲本筛选、遗传管理,保障种质纯度和苗种遗传优
势。(2)繁殖效率低。传统催产技术存在产卵率低、受精率不稳定等问题。
修订后通过激素精准调控、环境因子优化(如温度、溶氧控制)等技术,提高
人工繁殖成功率。(3)苗种成活率不足。早期苗种易受病害、水质波动等影
响。修订通过细化开口饵料选择、病害防控措施(如微生态制剂应用)等,提
升苗种健康度和存活率。
3、修订的意义
(1)经济价值提升。通过技术标准化提高苗种质量和养殖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增加养殖户收益,助力四川省打造大口黑鲈优势产区,形成区域特色
产业。(2)生态效益显著。减少抗生素滥用、饲料浪费和尾水污染,保护水
域生态环境,推动水产养殖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3)社会效益增强。为
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技术推广提升从
业者专业水平,推动行业整体升级。(4)科技示范作用。修订后的标准可作
为其他地区或鱼种养殖技术升级的参考,推动水产养殖技术体系创新,助力“种
业翻身仗”战略实施。(5)市场竞争力提升。标准化生产保障产品品质和安
全,增强“川产”大口黑鲈的品牌影响力,拓展国内外高端水产品市场。
(三)起草过程
标准起草各阶段时间及工作情况。
阶段时间安排主要工作内容
1.成立编制工2024年1月组建跨学科编制组(科研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等),
作组-2月明确分工和职责。
2.资料搜集与2024年3月收集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技术报告,分析大口
查阅-5月黑鲈生物学特性及行业现状。
2
阶段时间安排主要工作内容
2024年6月走访养殖场、育苗基地、科研单位,调研亲鱼培育、
3.实地调研
-8月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