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白鱼人工繁殖技术规范.docx
1
银白鱼人工繁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白鱼(Anabariliusalburnops)人工繁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和孵化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银白鱼人工繁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1008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环境条件
4.1场地
水源充足,无污染,选址应在银白鱼野生种所属水系区域内,场地环境应符合NY/T5361的要求。
4.2水质
溶解氧≥6mg/L,PH值7.5~8.5,透明度≥40cm,水质符合GB11607的要求。
4.3亲鱼培育池条件
4.3.1水泥池
面积300㎡~500㎡,池深1.5m~2m,进水口与出水口池底坡降3‰~5‰,进水口设置拦截敌害生物设施、排水口设置拦鱼设施,配置增氧设备。适用于培育F1代亲鱼。
4.3.2池塘
2
面积1000㎡~2000㎡,池深2m~2.5m;进水口设置拦截敌害生物设施、排水口设置拦鱼设施,配置增氧设备。
5亲鱼培育
5.1亲鱼选择
5.1.1亲鱼来源及选种
亲鱼来源于滇池采捕或野生亲鱼繁殖获得的F1代,经选择培育而成、发育良好的三冬龄以上个体。
5.1.2亲鱼质量
形态特征好、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
5.2亲鱼放养
5.2.1培育池清整与消毒
水泥池排干池水,10mg/L的二氧化氯溶水后连同池壁全池泼洒,暴晒2d~3d;池塘按SC/T1008相关规定执行。
5.2.2放养密度
水泥池一冬龄鱼8尾/㎡~10尾/㎡;二冬龄鱼3尾/㎡~4尾/㎡。
池塘一冬龄鱼12尾/㎡~15尾/㎡;二冬龄鱼4尾/㎡~5尾/㎡。
5.2.3鱼体消毒
亲鱼下塘前用3%~5%食用盐水浸泡10min~15min或用20mg/L高锰酸钾浸泡10min~15min。
5.3饲养管理
5.3.1饲料要求
野生亲鱼:前期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小鱼和虾为饲料,逐步驯化摄食配合饲料;F1代亲鱼:采用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粗蛋白质含量应≥35%。
5.3.2投喂方法
按“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00~10:00,下午14:00~16:00,日投喂量为鱼重量的2%~3%。根据季节和水温变化进行调整。
5.3.3注水
放养前4d~5d,培育池注水0.8m~1m,培育期间每15d~20d加注新水1次,每次10cm~20cm;繁殖前7d内,连续加水2次~3次,每次10cm~15cm。
5.3.4日常管理
每日早中晚巡塘,观察亲鱼的摄食、活动和水质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
5.4鱼病防治
3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每月定期检查1~2次,发现鱼病及时诊断治疗。防治用药执行NY5071的规定。
5.5建档
建立亲鱼培育档案,见附录A。
6人工催产
6.1繁殖时间
每年2月下旬~3月中旬。
6.2催产亲鱼挑选
亲鱼年龄三冬龄以上,雌鱼体重≥80g,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清晰,生殖孔红润突出;雄鱼体重≥50g,腹部狭长,触摸鳃盖有粗糙感,轻压腹部,泄殖孔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6.3亲鱼性比
1:1~1:1.5。
6.4催产
雌雄鱼采用相同催产方法和剂量。胸鳍基部注射2次,间隔时间12h~24h。第1次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A2)1μg/kg~2μg/kg;第2次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A2)3μg/kg~8μg/kg+马来酸地欧酮(DOM)3m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iu/kg~600iu/kg。
6.5效应时间
银白鱼人工催产的效应时间与水温直接相关,见表1。
表1效应时间
水温
效应时间
9℃~11℃
31h~36h
11℃~13℃
28h~31h
13℃~15℃
23h~28h
15℃~17℃
19h~23h
6.6产卵受精
6.6.1产卵缸
深0.8m~1m,有进排水口,进水管位于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