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真题精选1带答案与解析.doc

发布:2025-06-09约9.19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卷第PAGE13页共NUMPAGES13页

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真题精选1带答案与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第1大题: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

1.与同纬度的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暖季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南极地区()。

①纬度高②地势高

③极昼时间短④陆地面积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大陆陆地面积广大,一方面冰雪覆盖面积广,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强,另一方面陆地相比海洋比热容小,降温快;南极海拔较高,导致其气温较低。

2.我国东部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北向南依次是()。

A.灰土淋溶土富铝土

B.灰土富铝土淋溶土

C.淋溶土灰土富铝土

D.淋溶土富铝土灰土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全球性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向南分别为冰沼土带、灰化土带、砖红壤带。亚欧大陆内部由北向南为弱淋溶土、均腐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干旱土(灰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我国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灰土(灰化土)、淋溶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富铝土(红壤、黄壤、砖红壤)。

3.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认为。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统称为()。

A.K=3的中心地系统

B.K=4的中心地系统

C.K=6的中心地系统

D.K=7的中心地系统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交通原则中心地系统(K=4系统)的特点: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为:1,3,12,48,192,…。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4倍。中心地市场区体系为1,4,16,64,256,…。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是按4的倍数在变化。该系统是被认为效率最高的一种,适合于交通大发展时期、新开发地区、交通过境和聚落呈线状分布的区域,特别是高等级中心的布局。

4.“极化一涓滴效应学说”是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理论。下列选项中体现涓滴效应的是()。

A.发达地区吸收欠发达区域的劳动力,有利解决欠发达区域的失业问题

B.发达区域在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

C.发达区域的发展会削弱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

D.发达区域的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对欠发达区域产生消极影响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极化效应指的是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不利影响,涓滴效应指的是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有利影响。

5.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与费舍尔认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在标准阶段次序,这些阶段的顺序为()。

A.自给自足阶段一乡村工业崛起阶段一工业化阶段一服务业输出阶段

B.传统社会阶段一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一经济起飞阶段一成熟阶段

C.自给自足阶段一乡村工业崛起阶段一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一工业化阶段一服务业输出阶段

D.传统社会阶段一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一经济起飞阶段一成熟阶段一高额消费阶段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胡佛一费舍尔区域增长阶段理论认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在“标准阶段次序”,经历大体相同的过程。这些阶段为:自给自足阶段、乡村工业崛起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工业化阶段和服务业输出阶段。

6.我国“地理”一词最早见于()。

A.《易经·系辞》

B.《山海经》

C.《禹贡》

D.《汉书·地理志》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地理”在我国最早见于成文于公元前4世纪的《易经?系辞》中“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文句。

7.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

A.自然学科性质的课程.其内容以系统地理为主

B.社会学科性质的课程。其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

C.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课程,其内容是以区域地理为主

D.兼有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性质的课程,其内容是以系统地理为主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地理课程性质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