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平顶山市舞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2025年平顶山市舞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一、公共基础知识(教育政策与法规、时政热点)
1.2024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三级教研体系”。这里的“三级”指的是?
答案:国家、省、市(县)三级教研体系。文件强调以县级教研为枢纽,强化校本教研,推动教研重心下移,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2.2024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实施进展报告指出,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请简述“优质均衡”与“基本均衡”的核心区别。
答案:“基本均衡”主要关注学校硬件设施、教师编制、学生数量等基本办学条件的达标,侧重“底线公平”;“优质均衡”则更强调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包括教师队伍素质、课程教学水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等内涵建设,追求“高位公平”,旨在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质量的教育。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23年修订),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时,若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是什么?
答案:教师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并配合学校、家长及专业机构进行干预;若情况紧急,需采取必要的临时保护措施,防止学生发生自伤或伤害他人行为。修订后的《教师法》强化了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保护中的主体责任。
4.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其中明确要“推进县域内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请解释“县管校聘”的核心机制。
答案:“县管校聘”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教师编制、岗位设置、招聘录用、考核培训等,学校按需求自主聘任教师。其核心是打破教师“校编终身制”,推动教师在县域内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二、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5.某教师在教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用不同长度的纸条折出1/2、2/4、3/6,观察这些分数对应的纸条长度是否相等,再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该教师主要运用了()教学原则。
A.直观性B.启发性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A。教师通过实物操作(折纸条)让学生直观感知分数的相等关系,符合直观性原则中“利用学生的感官和已有经验,丰富感性认识”的要求。
6.小明因一次数学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认为“自己永远学不好数学”。根据艾利斯的ABC理论,这一情绪反应的关键在于()。
A.事件(A:考试失利)B.信念(B:“永远学不好”的绝对化认知)
C.结果(C:情绪低落)D.行为(D:放弃学习)
答案:B。ABC理论认为,情绪困扰(C)并非直接由事件(A)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B)导致。小明的“永远学不好”属于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
(二)多项选择题
7.下列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教学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核心素养”主要特征的有()。
A.综合性B.阶段性C.外显性D.情境性
答案:ABD。新课标明确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整合)、阶段性(不同学段有不同表现)、情境性(在真实问题解决中体现)的特征;“外显性”并非核心特征,核心素养更多是内隐的能力与品格。
8.幼儿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发现某幼儿始终独自摆弄玩具,不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可能的原因包括()。
A.幼儿性格内向,社交能力较弱B.游戏材料缺乏吸引力
C.教师未提供必要的社交引导D.幼儿对游戏主题不感兴趣
答案:ABCD。幼儿游戏参与度低可能是个体性格、材料设计、教师指导或主题匹配度等多因素导致,需综合分析。
(三)案例分析题
9.案例: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讲解《落花生》时,提问:“作者为什么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大部分学生回答“要像花生一样朴实”,但有一名学生举手说:“现在社会也需要体面的人,比如医生穿白大褂很体面,同时也很有用。”教师回应:“你的想法很特别,但我们还是要以课文的中心思想为准。”
问题:请结合新课改理念,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答案:该教师的行为存在改进空间,具体分析如下:
(1)违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念。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应鼓励而非简单否定。新课改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深化理解。
(2)未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学生的质疑是课堂的宝贵资源,教师可借此引导讨论:“体面”与“有用”是否矛盾?如医生的“体面”是职业形象的要求,同时“有用”体现在救死扶伤,两者可以统一。这样既尊重文本主旨,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教学目标单一化。语文教学不仅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