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法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x
第四节法国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法国的地理位置,说出法国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法国自然环境特点。联系法国自然环境,简要分析法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工业、农业、旅游业)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加深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3.根据资料了解法国交通运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能够分析法国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提高学生人文地理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重点难点】
1.法国发展工农业的有利条件,法国工农业发展的特点。
2.法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读图分析法、交流讨论法。
【资源与工具】
教材书、多媒体课件、法国地形分布图、法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法国农业分布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2024年是中法建交的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目前中法两国政府正密切联系,加强经济文化和旅游等各领域合作。5月5日,习近平主席抵达法国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实现了中法关系在巩固,请同学们看视频来了解一下。
(播放习近平访法的新闻视频)
过渡:我们今天这节课将沿着中法合作来学习法国,首先法国在哪里呢?我们先来学习法国的地理位置。
一、西欧大国
1.学生活动:认识法国的位置和范围。
阅读法国在欧洲的位置示意图、法国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
(1)描画法国轮廓,观察其形状有何特点?
轮廓形状:六边形。
(2)描述法国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中纬度、北温带。
海陆位置: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相邻位置:北——德国、比利时,东——瑞士、意大利,南——西班牙。
小结: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地中海,地处北温带,大陆轮廓略呈六边形。
设计意图:法国学习安排在欧洲西部之后,内容相对比较容易理解。问题设计更加简练,利于考查学生对地理位置学习的程度,查漏补缺。
2.学生活动:认识法国的自然环境特点。
(1)结合法国地形分布图,找出法国主要的地形区,并描述法国的地形特点。
主要地形区有西欧平原、卢瓦尔平原、阿基坦盆地、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巴黎盆地等。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占全国面积的4/5。东南高、西北低。
(2)找出塞纳河、卢瓦尔河、罗讷河。说出它们的流向及注入的水域。
塞纳河:东南向西北注入英吉利海峡。
卢瓦尔河:自东向西注入比斯开湾。
罗讷河:自北向南注入地中海。
(3)结合气候分布图,找出法国主要的气候特点并描述特征。
法国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设计意图:该部分主要认识法国的自然环境,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总结特点,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结合资料能够独立完成,掌握总结自然环境特点的方法。
二、舌尖上的法国
(一)合作探究
材料1:法国的奶酪外皮较硬,内里柔软,主要用牛奶、羊奶制作而成。法国烤吐司和有小麦、法棍都是由小麦淀粉制作而成;鞑靼牛肉是法国流行的牛肉料理,以新鲜的生牛肉为主材;蜗牛又叫法国田螺,产自葡萄园中;法国葡萄酒口感极佳,由优质葡萄酿制而成
材料2:小麦耐寒,适应性强,分布广泛;葡萄喜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品质,低温不利于其成熟。
材料3:产业就是各行各业。产业又可细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各种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业、各种产品制造业息和建筑业等;第三产业主要为商业、服务业(包括旅游业)
设计意图:材料1提供的信息有:法国有小麦、葡萄种植业、畜牧业和葡萄酒酿造业。材料2的目的是提供小麦和葡萄生长习性材料1和材料3为学生解
答第1题提供信息。材料2为学生解答第2题提供信息。
【合作探究】
1.通过美食介绍,推测法国的优势产业有哪些?
2.结合法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法国地形分布图,
说明小麦和葡萄分布(右图)的原因。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小结法国
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和因地制宜发展的产业。
设计意图:第1题让学生分析法国的主要产业类型。第2题分析概括法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学生活动
(1)找出小麦主产区,分析该区种植的有利条件。
巴黎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冬季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小麦。葡萄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
(2)找出葡萄主产区,联系自然环境特点,分析葡萄酒享誉世界的原因。
降水适中,日照充足,在具有温暖、干燥或炎热漫长的夏季及温凉冬季的地区适宜种植葡萄。
(3)观看视频,了解法国农业生产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设计加深学生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理解。
三、发达的工业
1.法国的工业特征
阅读材料,归纳法国的工业特征。
材料1:法国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