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沙贡茶 种植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6-08约7.58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工作简况

(一)项目背景

金沙县是西部中国贡茶文化的发源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唐蒙出使夜郎,到清朝嘉庆年间

(1796-1820年)。金沙县保存40余株有上千年历史人工栽培的古茶树群。金沙贡茶,形似鱼钩,绿

润、披毫;栗香浓;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叶底嫩绿匀整。

金沙县地貌类型以岩溶地貌为主,侵蚀地貌次之。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

酷署,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年均气温12.5-16.5℃之间,年日照数平均1098

小时厦润艰,年无霜期平均275天,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适合茶叶生产。

西汉元鼎20年(前135年),汉中郎将唐蒙受汉武帝的委派,征发巴蜀士兵千人,从赤水河口符

关出发,沿赤水河上行,来到了紧邻古蔺的金沙清池作了停留。据大定府记载:唐蒙出使夜郎,曾在

清池停留一天,当地少数民族为了迎接唐蒙,将家中刚刚炒制的新茶让唐蒙品尝,唐蒙和他的军队

品尝到回味甘甜的清池茶后:“我从都城出发,走了近一年,还没有品尝到这么好的茶。”临走时,唐

蒙向该地村民购买了10斤上贡汉武帝。汉武帝品尝后,大加赞誉,亲自将此茶命名为夜郎茶,并

传旨作为贡茶。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宣慰土司奢香夫人前往南京朝拜朱元璋,除了向朝

廷献马23匹以外,还进贡大批优质的清池茶叶。清朝时期,金沙贡茶在各地销售。

2009年,金沙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

贵州金沙贡茶茶业有限公司是金沙县招商引资引进的茶业企业,于2012年8月入驻金沙,经

过十年发展,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建起了覆盖8个乡镇43个村的标准化欧标生态茶园8.2万亩。

“我们计划建设茶叶初加工厂31座,已建成和在建茶叶初加工厂8座,在建1个集研发、加工、精

制、仓储、物流、培训为一体的省级‘四化’综合产业示范园区。金沙贡茶公司注重在品种、品质、

品味、品牌上下功夫,大力推广茶园管理新技术,建设欧标生态茶园,推动有机绿色认证。同时,

丰富“盐茶古道”文化内涵,提升茶叶文化品位,推动茶产业品牌建设,提升茶产业附加值。“我们的

产品沿着‘一带一路’卖到了欧盟市场。茶叶发展如何带动群众增收?金沙贡茶公司积极探索利益联

结机制,创新茶园管护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承包经营户+产业农民”的模式,将成型的茶

园返包倒租给农户,在每个村打造5至10户管护经营户,每个经营户的管护面积200亩至500亩,

采取“管护费+茶青提成”的方式确保群众分红。截至目前,公司与376户群众签订了返包倒租协议。

1

——

产业发展好,群众腰包鼓。记者见到岚头镇高果村茶园管护群众刘朝玉时正值中午,他开着皮

卡车到茶叶加工厂交付刚采的茶青。提到收入,他乐呵呵地说:“管护茶园900余亩,这段时间每天

采茶青600余斤,14元一斤就是8000多元,可拿到10%的提成,就是800多元,除干打净每天进

账500元,加上管护费,一年收入不低于20万元。管护技术不用担心,随时都在搞培训。”

公司已初步建立了种植、研发、生产、营销及装备制造的茶产业链条。下一步将继续延伸至涵

盖有机肥加工、产业培训、茶光互补为一体的全产业布局,并营造体验式经营与消费场景,拓展消

费模式和渠道。公司将进一步引进战略投资,依托8.2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呼吸茶园、康养基地,

结合金沙茶文化、红色文化,合力打造茶文旅融合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打造金沙贡茶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和提升产品质量,县按照标准化助力高质量发

展,提出标准制定需求。

(二)任务来源

本项目于2022年12月由金沙县农业农村局、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贵州金沙贡茶茶业有限

公司申请,2022年12月获贵州省植物学会批准立项。

(三)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标准编制组

2022年12月,组织标准编制单位金沙县农业农村局、金沙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金沙县农

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金沙县农业经营管理站、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金沙县农业产业发展服务

中心、贵州绿环科技检测有限公司、贵州省检测技术研究应用中心、金沙县农作物保护中心、金沙

县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金沙县茶园镇林业环保站、贵州金沙贡茶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神峰茶业

有限公司、贵州天灵茶叶有限公司、金沙县鸿泰绿色产业专业合作社、金沙县清池张氏茶庄相关技

术人员,成立标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