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探究与实践 巴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2024).docx
教学课题
探究与实践巴西
授课班级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时间
总备课数
教法
问题驱动法、读图分析法、交流讨论法。
学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
核心素养
1.结合巴西地形分布图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说出巴西的领土组成和首都。
2.阅读巴西地形分布图、巴西气候类型图,概括出巴西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现状。联系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巴西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巴西的种族和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5.通过阅读资料,说出热带雨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教学重点
1.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
2.巴西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
教学难点
1.巴西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2.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
导入:学生对巴西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事物是什么?足球、桑巴舞?
新课教学
任务一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1.说出巴西的经纬度范围,判断巴西主要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哪一带。
巴西最北处纬度约为4°N,最南处纬度约为33°S。巴西主要位于热带。
2.找出巴西的邻国和地区,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特点。
(1)巴西的邻国有: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乌拉圭。巴西东临大西洋。
任务二归纳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
读巴西地形分布图和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北部亚马孙平原、南部巴西高原,地势南高北低。
(2)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特征。
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部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3)了解热带雨林区的分布,说说热带雨林具有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分布:亚马孙平原地区。
环境效益: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调节全球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
经济效益: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4)受地势影响,亚马孙河从西部安第斯山脉向东流入大西洋。
亚马孙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多雨,巴西的地形北、西、南三面高,有利于众多支流汇聚,河流流量大。
任务三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特征
读巴西主要矿产和工农业分布图,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1.在图中找出巴西主要的农作物,结合资料说说巴西农业的特点,以及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巴西位于热带,气候湿热,地形平坦,有利于种植热带作物。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可可、蔗糖、柑橘、大豆、牛肉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2.巴西的工业有什么特点?
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工业部门比较齐全;
分布特点:巴西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靠近原材料产地。
3.找到伊泰普水电站,结合资料分析该地区建站的有利条件,水电站的建立为巴西经济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有利条件: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贡献:为巴西生产生活提供了电力,水电在巴西全国发电量中所占比例较大。
任务四认识巴西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读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图,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结合资料分析巴西人口有何特点。
人种:白色人种为主,混血人种比重较大;人口数量:2.14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分布:东南沿海人口、城市密集;官方语言:葡萄牙语。
2.为什么巴西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气候相对温和,对外交通便利,开发历史较早;北部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雨林广布;巴西高原内陆对外交通不便。
任务五探究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阅读教材材料和图,指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什么被称为“地球之肺”?
巨大的碳汇:亚马孙雨林拥有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它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这个过程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抗全球变暖。
氧气生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水循环。
读图定位置
①能在图中找出巴西的经纬度位置,判断所处温度带。
②学会描述巴西的海陆位置。
2.析图识特征
(1)圈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请从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等方面归纳巴西的地形特征。
(2)完成气候表格资料
(3)描画亚马孙河,标流向,说依据。结合地形和气候分析河流径流量大的原因。
3.阅读知经济
巴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巴西经济发展。目前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工农业发展迅速。
4.看图说城市
①拓展探究:找出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想一想,巴西政府迁都至巴西利亚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加快内地的开发建设;为了分散里约热内卢的城市职能,缓解其环境压力;巴西利亚位于高原内部,气候相对温和,环境优美。
雨林话保护
①面对乱砍滥伐热带雨林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