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境物品清洁消毒及灭菌培训考核试卷带答案.docx

发布:2025-06-09约5.24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物品清洁消毒及灭菌培训考核试卷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关于清洁、消毒、灭菌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A.清洁是消毒的基础,消毒是灭菌的基础

B.消毒可替代清洁,灭菌可替代消毒

C.清洁仅去除可见污染物,无需使用化学剂

D.灭菌后物品无需再消毒

答案:A(清洁去除有机物和污垢,为消毒灭菌创造条件;消毒无法完全替代清洁,灭菌是最高级别处理)

2.下列哪种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抵抗力最强?

A.细菌繁殖体

B.真菌孢子

C.病毒(非脂类)

D.细菌芽孢

答案:D(芽孢具有厚壁和高抗逆性,是最难杀灭的微生物)

3.含氯消毒剂用于环境表面消毒时,常规污染情况下的有效氯浓度应为:

A.50-100mg/L

B.250-500mg/L

C.1000-2000mg/L

D.5000-10000mg/L

答案:B(普通环境表面污染使用500mg/L以下,多重耐药菌或血液体液污染需1000-2000mg/L)

4.紫外线消毒空气时,有效照射距离不超过:

A.1米

B.2米

C.3米

D.4米

答案:B(紫外线穿透力弱,有效距离≤2米,照射时间≥30分钟)

5.戊二醛用于医疗器械灭菌时,浸泡时间至少需要:

A.10分钟

B.30分钟

C.4小时

D.10小时

答案:D(2%戊二醛对芽孢的杀灭需10小时,用于灭菌;消毒需20-45分钟)

6.以下哪种物品需达到灭菌水平?

A.体温表

B.压舌板

C.手术器械

D.床头柜

答案:C(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械需灭菌,体温表、压舌板为中水平消毒,床头柜为低水平消毒)

7.配制含氯消毒液时,错误的操作是:

A.使用冷水配制

B.先加水后加消毒粉

C.用金属容器盛放

D.现配现用

答案:C(含氯消毒剂有腐蚀性,需用塑料或玻璃容器)

8.医疗废物中,被患者血液污染的棉球属于:

A.感染性废物

B.病理性废物

C.化学性废物

D.损伤性废物

答案:A(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废物归为感染性废物)

9.环氧乙烷灭菌的适用范围不包括:

A.电子仪器

B.塑料导管

C.布类敷料

D.玻璃注射器

答案:D(玻璃制品耐高温高压,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10.手卫生中“六步洗手法”的总时间应不少于:

A.5秒

B.15秒

C.30秒

D.1分钟

答案:B(每步至少5秒,总时间≥15秒)

11.对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病房进行终末消毒时,物体表面应选择:

A.75%酒精擦拭

B.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C.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D.碘伏涂抹

答案:C(多重耐药菌污染需提高含氯消毒液浓度至1000-2000mg/L)

12.关于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错误的是:

A.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器械

B.灭菌周期短(约45-75分钟)

C.可用于液体或粉末类物品

D.需保持器械干燥

答案:C(等离子体无法穿透液体或粉末,会影响灭菌效果)

13.普通病房地面的清洁消毒频率应为:

A.每日1次

B.每日2次

C.每周1次

D.污染时随时

答案:B(普通病房地面需每日2次清洁消毒,污染后立即处理)

14.使用75%酒精消毒时,正确的操作是:

A.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1分钟

B.擦拭2遍,作用3分钟

C.浸泡30分钟

D.用于被血液污染的表面

答案:B(酒精消毒需擦拭2遍,作用时间≥3分钟;不宜用于血液等有机物污染表面)

15.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中,最可靠的是:

A.工艺监测(记录温度、压力、时间)

B.化学指示卡监测

C.生物监测(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D.物理监测(留点温度计)

答案:C(生物监测通过培养确认是否杀灭最难灭活的微生物,是金标准)

16.以下哪种情况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

A.患者出院后

B.患者转科后

C.患者死亡后

D.患者外出检查后

答案:D(终末消毒针对患者离开后的居住环境,外出检查后无需终末消毒)

17.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需注意:

A.与含氯消毒剂混合使用增强效果

B.用热水稀释提高效率

C.储存于塑料瓶中避免分解

D.长期保存备用

答案:C(过氧乙酸不稳定,需现配现用,储存于塑料容器避光保存)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