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升高(新高一)物理暑假衔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学生版+解析).docx
专题0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必备知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中间时刻速度和位移中点速度
(1)平均速度和中间时刻速度公式:eq\x\to(v)=eqv\s\do5(\f(t,2))=eq\f(v0+v,2),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2)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公式:eqv\s\do5(\f(x,2))=eq\r(\f(v\o\al(2,0)+v2,2)),即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的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的“方均根”值。
2.位移差公式Δx=aT2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差是一个常量,即Δx=xⅡ-xⅠ=aT2。
若第n个T内的位移为xn,第m个T内的位移为xm,则xm-xn=(m-n)aT2。
(2)应用
①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Δx=x2-x1=x3-x2=…=xn-xn-1=aT2成立,则a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求加速度
利用Δx=aT2,可求得a=eq\f(Δx,T2)。
拓展:逐差法求加速度
如图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测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x4、x5、x6,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由Δx=aT2可得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eq\f(1,3)(a1+a2+a3)=eq\f(?x4+x5+x6?-?x1+x2+x3?,9T2)。
说明:若将纸带看成x1~x3和x4~x6两段,可由Δx=aT2直接得到上式,这种方法称为两段法。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1)按时间等分(设相等的时间间隔为T)
①1T末、2T末、3T末、…、nT末瞬时速度之比
由v=at可推得: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nT内位移之比
由x=eq\f(1,2)at2可推得:x1∶x2∶x3∶…∶xn=12∶22∶32∶…∶n2。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
由xⅠ=x1,xⅡ=x2-x1,xⅢ=x3-x2,…可推得:
xⅠ∶xⅡ∶xⅢ∶…∶xN=1∶3∶5∶…∶(2N-1)。
(2)按位移等分(设相等的位移为x0)
①通过x0、2x0、3x0、…、nx0所用时间之比
由x=eq\f(1,2)at2可得t=eq\r(\f(2x,a)),所以可推得:t1∶t2∶t3∶…∶tn=1∶eq\r(2)∶eq\r(3)∶…∶eq\r(n)。
②通过第一个x0、第二个x0、第三个x0、…、第N个x0所用时间之比
由tⅠ=t1,tⅡ=t2-t1,tⅢ=t3-t2,…可推得:tⅠ∶tⅡ∶tⅢ∶…∶tN=1∶(eq\r(2)-1)∶(eq\r(3)-eq\r(2))∶…∶(eq\r(N)-eq\r(N-1))。
③x0末、2x0末、3x0末、…、nx0末的瞬时速度之比
由v2=2ax可得v=eq\r(2ax),所以可推得:v1∶v2∶v3∶…∶vn=1∶eq\r(2)∶eq\r(3)∶…∶eq\r(n)。
【核心考点精准练】
考向一:eq\x\to(v)、eqv\s\do5(\f(t,2))和eqv\s\do5(\f(x,2))
【例1】空客A380大型客机在最大重量的状态下起飞时,需要滑跑距离约为3000m,着陆距离大约为2000m。设起飞滑跑和着陆时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起飞时速度是着陆速度的1.5倍,则起飞滑跑时间和着陆滑跑时间之比是()
A.3∶2 B.1∶1
C.1∶2 D.2∶1
考向二:推论Δx=aT2的应用
【例2】一列火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min内火车前进了240m,第6min内火车前进了1140m,则该火车的加速度为()
A.0.01m/s2 B.0.03m/s2
C.0.05m/s2 D.0.1m/s2
考向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例3】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在走完第1m时与走完第2m时的速度之比为v1∶v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x1∶x2=1∶3,v1∶v2=1∶2
B.x1∶x2=1∶3,v1∶v2=1∶eq\r(2)
C.x1∶x2=1∶4,v1∶v2=1∶2
D.x1∶x2=1∶4,v1∶v2=1∶eq\r(2)
【过关练】
一、单选题
1.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