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2).pptx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与经验分享汇报人:
目录CONTENTS疾病介绍01病史简介02护理评估03护理措施04讨论与总结05
疾病介绍01
颅脑损伤类型与病因010203颅脑损伤类型颅脑损伤主要包括脑挫伤和硬膜下血肿。脑挫伤为脑组织直接受损,硬膜下血肿则是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均可能导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病因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是颅脑损伤的主要病因。高速撞击或坠落时的冲击力可直接损伤脑组织,导致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病理生理改变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是常见病理生理改变。脑水肿可加重神经损伤,颅内压升高则可能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病理生理改变及颅内压升高1·2·3·脑水肿机制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导致液体渗入脑组织,引发脑水肿。脑细胞肿胀压迫血管,进一步加重缺血缺氧。颅内压升高脑水肿使脑体积增大,颅内空间有限,导致颅内压升高。高压影响脑血流,严重时可引发脑疝,危及生命。病理生理改变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代谢紊乱,神经递质失衡,炎症反应加剧。这些改变共同导致脑功能受损,加重病情。
典型症状与临床表现意识障碍颅内压升高可引发剧烈呕吐,常为喷射性,需警惕脑疝风险,及时采取降颅压措施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症状颅脑损伤可导致肢体瘫痪,表现为肌力下降或完全丧失,需评估瘫痪程度并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肢体瘫痪颅脑损伤患者常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迷等,需密切观察意识水平变化,及时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病史简介02
患者资料与入院时情况患者基本信息患者为38岁男性,因交通事故导致头部外伤入院。入院时意识模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7分,初步诊断为左侧额叶脑挫伤。入院检查结果CT检查显示左侧额叶脑挫伤,血肿量约为20ml。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至11x10^9/L,血糖水平为8mmol/L,提示存在应激反应。病情初步评估患者入院时出现瞳孔不等大、右侧肢体偏瘫等症状,生命体征显示血压160/100mmHg,心率100次/分,提示颅内压增高风险。
CT检查及实验室数据CT检查结果患者CT检查显示左侧额叶脑挫伤,血肿量约20ml,提示局部脑组织损伤及颅内出血,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实验室数据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为11x10^9/L,提示存在炎症反应;血糖值为8mmol/L,需关注血糖波动对脑损伤的影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变化010203评分变化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7分,24小时后升至9分,显示意识状态逐步改善,提示护理措施有效。监测要点每小时记录GCS评分,结合瞳孔、肢体反应等指标,动态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评分意义GCS评分变化反映患者意识恢复程度,是评估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指标,需持续关注并调整护理策略。
护理评估03
神经系统评估与生命体征监测010203神经系统评估通过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肢体活动度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及时发现异常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体温,评估颅内压变化,预防脑疝等严重并发症。评估记录要点每小时记录GCS评分、瞳孔反应及生命体征,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护理措施及时调整。
GCS变化趋势与复查MRI结果123GCS评分变化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为7分,24小时后升至9分,提示意识状态有所改善,但仍需密切监测神经系统变化。MRI复查结果复查MRI显示脑水肿范围未扩大,表明颅内压控制良好,但仍需警惕继发性损伤风险。护理监测重点结合GCS评分与MRI结果,护理重点为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及预防并发症发生。
护理问题与并发症风险010203颅内压增高风险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可能导致脑疝,需密切监测神经系统变化,及时采取降颅压措施。呼吸道清理无效患者意识障碍可能导致痰液潴留,增加肺部感染风险,需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皮肤完整性受损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压疮,需每2小时翻身,使用减压装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形成。
护理措施04
持续监测与体位管理123持续监测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确保患者安全。体位管理床头抬高30度,预防误吸和颅内压升高,促进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药物干预定时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患者症状。
药物干预与并发症预防0201药物干预甘露醇125g静脉滴注q6h,有效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肾功能损害。并发症预防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口腔护理每日2次,减少感染风险,确保呼吸道通畅。
营养支持与皮肤完整性保护010203营养支持策略针对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补充高蛋白、高热量流质,监测体重变化,确保营养需求。皮肤护理要点每2小时翻身,避免局部受压,使用减压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检查骶尾部,预防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