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卫生制度管理制度.docx
卫生卫生制度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公司卫生管理,创造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及办公区域、生产车间、公共区域等场所。
3.职责分工
公司行政部门负责整体卫生管理工作的统筹、监督与检查。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卫生清扫、维护等工作。
全体员工应自觉遵守本制度,积极参与卫生维护工作,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
二、办公区域卫生管理
1.办公桌面
保持桌面整洁,文件、资料、办公用品应摆放整齐有序。
废弃纸张、文件应及时清理,放入垃圾桶,严禁随意丢弃在桌面或地面。
个人使用的水杯、茶具等应保持清洁,定期清洗。
2.办公设备
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表面应无灰尘、污渍,定期进行擦拭。
设备周边不得堆放杂物,保持通风良好。
下班后,关闭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电源。
3.文件资料管理
文件资料应分类存放于文件柜中,标识清晰,便于查找。
定期对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清理过期或无用的文件。
4.地面与门窗
每日上班前和下班后,清扫地面,保持地面干净无杂物。
定期擦拭门窗玻璃,保持明亮洁净。
窗台不得摆放杂物,保持整洁。
5.公共区域
会议室、洽谈室等公共区域使用后,应及时清理桌面、座椅,保持整洁。
公共区域的垃圾桶应及时清理,垃圾袋满后应及时更换。
三、生产车间卫生管理
1.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表面无油污、灰尘等。
设备维修、保养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油污、杂物等污染工作区域。
2.生产物料
物料应分类存放,摆放整齐,标识清晰。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边角料等应及时清理,集中存放于指定地点,定期处理。
3.地面与墙面
每日生产结束后,清扫地面,清除杂物、油污等。
定期对墙面进行清洁,保持墙面干净整洁,无污渍、灰尘。
4.通风与照明
保持车间通风良好,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确保正常运行。
照明灯具应保持清洁,损坏的灯具应及时更换,保证车间光线充足。
5.个人卫生
生产员工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保持个人卫生。
操作前应洗手消毒,避免将污染物带入产品。
四、公共区域卫生管理
1.走廊与楼梯
每日清扫走廊和楼梯,保持地面干净,扶手无灰尘。
定期清理楼梯间的窗户,保持明亮。
2.卫生间
安排专人负责卫生间的清洁工作,定时清扫、消毒。
卫生间应保持无异味,便池、洗手池等设施干净整洁。
卫生纸、洗手液等用品应及时补充,垃圾桶应及时清理。
3.茶水间
使用后及时清理桌面、地面,保持整洁。
饮水机、咖啡机等设备应定期清洁,确保水质卫生。
茶叶、咖啡渣等应倒入指定容器,不得随意丢弃。
4.电梯
电梯轿厢应每日清洁,地面、轿厢壁无污渍。
定期对电梯按钮、扶手等部位进行消毒。
保持电梯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
五、卫生检查与考核
1.检查频率
公司行政部门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卫生检查。
各部门负责人应每日对本部门卫生情况进行自查。
2.检查标准
依据本制度中各区域的卫生管理要求制定详细的检查标准,明确各项卫生指标。
检查内容包括办公区域、生产车间、公共区域等的环境卫生、设备清洁、物料摆放等方面。
3.考核办法
卫生检查结果将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
对于卫生状况良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如绩效加分、表彰等。
对于卫生不达标的部门,第一次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整改;第二次仍未达标的,将对部门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并扣除部门一定的绩效分数;多次不达标的,将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进一步的处罚。
对于个人卫生习惯差,多次违反制度且拒不改正的,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卫生清洁工具与用品管理
1.工具配备
根据卫生清扫工作的需要,为各部门配备必要的卫生清洁工具,如扫帚、拖把、抹布、清洁剂等。
定期检查清洁工具的使用状况,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的工具。
2.用品采购
卫生清洁用品由公司统一采购,确保质量合格。
建立用品采购台账,记录采购日期、品种、数量、供应商等信息。
3.存放管理
清洁工具和用品应存放在指定的仓库或储物间,分类摆放整齐。
储物间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止工具和用品受潮、变质。
七、环境卫生维护与改善
1.定期维护
制定详细的环境卫生维护计划,明确各区域的维护周期和责任人。
按照维护计划定期对办公区域、生产车间、公共区域等进行全面维护,包括设备保养、地面清洁、墙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