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急诊护理常规.pptx

发布:2025-06-09约2.52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急诊护理常规

演讲人:XXX

日期:

1

2

3

急救操作技术

急症分类标准

基础理论要点

目录

4

5

6

质量监控标准

情志调护方法

护理评估流程

目录

01

基础理论要点

中医急诊整体观念

突出整体观念

中医急诊强调整体观念,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注重脏腑、气血、阴阳等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急则治其标

强调预防为主

在急诊情况下,优先处理患者最紧急、最危重的症状,以抢救患者生命或缓解病情为主要目标。

中医急诊注重预防,强调在疾病发生前采取措施,调节身体内外环境,提高机体抵抗力。

1

2

3

辨证施护核心原则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位、病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辨证施治

个体化护理

灵活应变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饮食、起居、情志调节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以适应病情的变化。

常见病因病机解析

外感六淫

饮食不节

内伤七情

中医认为,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急诊中,外感六淫常表现为感冒、中暑等症状。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但过度或持久的情志刺激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发疾病。在急诊中,内伤七情常表现为昏迷、抽搐等症状。

饮食不节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急诊中常见的病因。饮食不节包括暴饮暴食、过食生冷、过食肥甘厚味等,易导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症状。

02

急症分类标准

外感急症护理范畴

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需及时解表散寒。

感冒高热

表现为高热、口渴、汗出、心烦等症状,需清热解暑,养阴生津。

暑热侵袭

表现为身重、困倦、胸闷、纳呆、舌苔厚腻等症状,需祛湿通气,醒脾开胃。

湿邪困阻

内伤急症处置要点

心痛

表现为胸痛、心悸、气短、唇紫等症状,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01

腹痛

表现为胃脘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和胃理气,消食导滞。

02

喘证

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气促、喉中哮鸣等症状,需祛痰平喘,宣肺降气。

03

创伤急症处理规范

止血

包扎

固定

转运

对于外出血伤口,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避免血液流失过多。

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保护伤口免受二次伤害。

对于骨折等严重创伤,应采取固定措施,避免骨折端移位。

及时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一步治疗,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03

急救操作技术

针刺急救常用穴位

6px

6px

6px

位于鼻唇沟中点,主治中风、昏迷、惊厥等急症。

人中穴

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主治心痛、胸闷、胃痛等急症。

内关穴

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主治头痛、发热、昏迷等急症。

合谷穴

01

03

02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主治腹痛、腹泻、虚脱等急症。

足三里穴

04

将艾条点燃,吹灭明火,保持艾条温和燃烧。

点燃艾条

将艾条悬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进行温和灸。

悬灸穴位

01

02

03

04

选取适宜艾灸的穴位,准备艾条、点火器等工具。

准备工作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避免灼伤。

观察调整

艾灸应急操作流程

中药急救制剂应用

安宫牛黄丸

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功效,适用于中风昏迷、高热惊厥等急症。

01

紫金锭

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痈肿疮疡、虫咬等急症。

02

至宝丹

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的功效,适用于中暑、昏迷等急症。

03

独参汤

具有益气固脱的功效,适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

04

04

护理评估流程

四诊合参实施要点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舌象、皮肤等,了解疾病本质和病位。

听声音、嗅气味,辨别寒热虚实,推断病情。

询问症状、疾病史等,掌握患者的主观感受。

通过脉诊、按诊等手法,了解疾病的体征和内在变化。

证候动态监测方法

按照病情和证候特点,合理安排观察时间,及时记录病情变化。

定时观察

对于重要症状或突发病情,要随时记录,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

随时记录

将观察结果与四诊信息相结合,综合判断证候的变化趋势。

综合分析

病情分级评估标准

危症

病情危急,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如高热、昏迷、大出血等。

03

病情较重,症状明显且剧烈,脏腑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如严重心衰。

02

重症

轻症

病情较轻,症状不剧烈,脏腑功能未严重受损,如感冒初期。

01

05

情志调护方法

急症患者移情法

01

移情易性

通过语言、音乐、环境等方式,将患者的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其他方面,缓解紧张情绪。

02

移精变气

运用中医理论,通过调理气机,使患者精神内守,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五行相胜

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利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达到调节情志、治疗疾病的目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