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常规护理.pptx
急诊患者常规护理
汇报人:文小库
2025-05-13
目录
02
生命体征监测
01
接诊分诊规范
03
急救措施执行
04
护理记录要求
05
感染控制管理
06
团队协作机制
01
接诊分诊规范
预检分级标准
病情危急程度
根据患者病情危急程度,分为濒危、重症、轻症、非紧急等四个等级,濒危和重症患者优先处理。
01
生命体征指标
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对于异常指标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02
疼痛程度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特别是腹痛、胸痛等急性疼痛,以及持续性疼痛。
03
病情快速评估
了解患者发病情况、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迅速采集病史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发现阳性体征和异常症状。
体检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迅速安排心电图、B超、X线等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分诊流转机制
紧急救治绿色通道
普通病房转诊
重症监护室(ICU)转诊
出院指导与随访
对于濒危和重症患者,应立即开启紧急救治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及时转诊至ICU进行监护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转诊至普通病房进行观察和治疗。
对于不需要住院的患者,要给予出院指导和随访,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02
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频率设定
每分钟测量一次,异常情况下随时测量。
每分钟测量一次,观察有无异常波动。
根据患者情况设定测量频率,通常每小时至少测量一次。
根据患者情况定时测量,通常至少每4小时测量一次。
呼吸频率
心率
血压
体温
异常指标识别
呼吸异常
呼吸急促、减慢或不规则,需立即查找原因并处理。
01
心率异常
过快或过慢,或与患者基础心率不符,需及时评估和处理。
02
血压异常
过高或过低,或出现显著波动,需密切监测并采取措施。
03
体温异常
过高或过低,或出现体温骤变,需及时采取降温或保暖措施。
04
呼吸趋势
持续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
心率趋势
分析心率变化趋势,判断病情好转或恶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血压趋势
评估血压波动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策略,以维持血压稳定。
体温趋势
观察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发热或体温过低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动态趋势分析
03
急救措施执行
基础生命支持
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并采用人工呼吸或AED进行除颤。
心跳骤停
采取头偏向一侧或抬高下颌等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阻塞
使用止血带、绷带或压迫等方法进行止血,防止休克。
紧急止血
心电监护仪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呼吸机
对于呼吸衰竭或呼吸暂停患者,进行机械通气。
吸引器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救设备应用
药品使用规范
用药记录
记录患者用药时间、剂量和效果,以便后续治疗参考。
03
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敏性药物。
02
药物过敏
急救药品
储备常用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并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01
04
护理记录要求
记录实时性
实时记录
护士应随时记录患者的情况,不能拖延或遗漏。
01
病情变化
对患者病情的变化要随时记录,包括症状、体征、心理状况等。
02
抢救记录
对于抢救过程,要详细记录时间、药物、抢救措施等。
03
内容完整性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基本信息。
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检查结果等,以便医生分析病情。
记录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护理、观察等医嘱,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时间、途径等,确保用药安全。
患者信息
病情记录
医嘱记录
用药记录
交接流程标准
交接前,接班护士应查看患者病历、医嘱等,了解患者情况。
交接准备
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治疗、护理、观察等,确保接班护士了解患者情况。
交接内容
交接双方护士应核对交接内容,确认无误后签字,确保交接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交接确认
05
感染控制管理
手卫生执行规范
6px
6px
6px
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水池、消毒液等。
手卫生设施
接触患者前后、处理污染物后、脱手套后等时机均要执行手卫生。
手卫生时机
遵循六步洗手法,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
手卫生方法
01
03
02
保持指甲清洁,禁止佩戴戒指等饰品,减少细菌藏匿。
指甲管理
04
防护用品选择
根据接触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防护用品穿戴
穿戴防护用品时确保无遗漏,遵循正确的穿戴顺序。
防护用品脱卸
脱卸时要避免污染自身和环境,遵循正确的脱卸顺序。
防护用品处理
一次性防护用品应放入医疗废物袋中,非一次性用品应及时清洗、消毒。
防护用品使用
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分类
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等,进行分类收集。
医疗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