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大纲.pdf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英文名称:MicroprocessorsArchitecture,Programming,andInterfacing
开课学期:6
学时/学分:96/6
课程类型:业课
开课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Intel微处理器全系列:结构、编程与接口
美[]BarrB.Bre,金惠华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主要参考书:
1、吴宁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社,2002年2
月第1版;
2、薛均义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
版;
3、王永山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1版;
4、马维华主编:《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
版;
5、张荣标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
月第1版。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等院校计算机、自控、通信、测量等学科开设的
主干基础课程之一,是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业本科生
必修的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微处理器的内部组织结构
和外部接口电路的特点,掌握计算机汇编语言,和学会基本的基于微处理器的
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配合课程实验教学,同学们可以在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
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能力,能够开
发针对各种外部设备的应用控制系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一般微处理器的内部组织结构,特别是基本微处理器芯片8086/8088
的硬件特性,了解高级奔腾系列微处理器的先进性能;
2、在掌握微处理器数据传送、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程序控制指令等内容的
基础上,对微处理器汇编程序设计中有关编辑、编译和连接的内容,包括C语
言和汇编语言的嵌套应用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3、掌握各种存储器芯片的性能特点和译码驱动原理;
4、掌握主要I/O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微处理器的接口设计知识;
5、系统掌握中断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存储器DMA操作的有关知识:
6、掌握计算机系统总线接口,包括ISA、PCI、USB,和AGP接口的特点,
初步学会总线接口扩展的设计方法;
7、发挥本课程实际应用性鲜明的特点,将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内容相结
合,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同学们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之
后,能够较快地进行基于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微处理器和PC入门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微处理器和PC机的发展历史,掌握微处理器的
基本功能及PC系统的基本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历史回顾
第二节基于微处理器的PC系统
考核要求
了解:微处理器和PC机的发展历史。
掌握:微处理器的基本功能及PC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二章微处理器及其结构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微处理器的内部结陶,掌握内存是如何通过实模
式和保护模式进行寻址的,了解内存分页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处理的内部结构
第二节实模式存储寻址
一.段和偏移
二.默认段和偏移寄存
三.段加偏移寻址机制允许重定位
第三节保护模式存储寻址
一.选择子和描述符
二.程序不可见寄存
第四节内存分页
一.分页寄存
二.页目录和页表
考核要求
了解:内存分页机制。
理解:内存是如何通过实模式和保护模式进行寻址。
掌握:微处理的内部结构。
第三章寻址方式(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寻址方式的分类,掌握数据寻址的方式、程序存
储的寻址方式及堆栈存储寻址。
教学内容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