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pptx
问题探讨甲同学说:当然是先有鸡蛋了,因为只有生殖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才能遗传给后代,体细胞即使发生了基因突变,也不能影响后代的性状。乙同学说:不对,人们在养鸡过程中,是根据鸡的性状来选择的,只让符合人类需求的鸡繁殖后代,因此是先有鸡后有蛋。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你的答案和理由是什么?
问题探讨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因为它们忽视了鸡和蛋在基因组成上的一致性,也忽视了生物的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这一重要观点。
假定猕猴群体中有一只雄性个体发生了变异(超猴),变异使其在生存斗争中获得了优势。讨论:1.超猴使猕猴种群强大起来,但没有合适伴侣孤独一生,其死后猕猴群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能不能说猕猴群体进化了?2.假如超猴降低一点择偶标准,与普通雌性交配生小猴子。当超猴死去,多年之后,超猴的表型(基因)能不能在群体中扩散开来?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型。但是,在自然界中,没有哪一个个体是长生不死的,个体的基因型也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但决定表型的基因却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并且在群体中扩散。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变化。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一)第3节
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1.种群的含义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2.种群的特点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一个繁殖单位。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如何分析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由此人们提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3.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4.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基因频率=某基因的总数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100%5.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个体总数×100%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型的个体占个体总数的比值。P.111
在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是A,褐色的基因是a,从这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个体总数×100%AA基因型频率=30100=30%Aa基因型频率=60100=60%aa基因型频率=10100=10%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100个体数的全部等位基因总数为_______2002.A基因为___________个,a基因为___________个2×30+60=1202×10+60=80A频率=120200=60%a频率=80200=40%2基因频率的计算在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是A,褐色的基因是a,从这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基因频率=某基因的总数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b基因频率=×100%在调查红绿色盲时,随机抽查了200人,其中男女各100人。女性患者1人,携带者3人,男性患者4人。色盲基因频率为多少?Xb=1×2+3+4100×2+100×100%=3%基因频率=某基因的总数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关系某基因频率=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A频率=AA%+1/2Aa%a频率=aa%+1/2Aa%3.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为()A.18%、82%B.36%、64%C.57%、43%D.92%、8%CP114
思考·讨论: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改变1.假设上述昆虫种群数量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不同翅色的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是均等的,基因A和a都不产突变,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1)该种群产生的A配子和a配子的比值各是多少?(2)子代基因型的频率各是多少?(3)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4)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亲代基因型比值AA(30%)Aa(60%)aa(10%)配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