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脑梗死疾病查房.pptx

发布:2025-06-08约2.9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脑梗死疾病查房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临床表现评估

01

疾病基础概述

03

诊断流程规范

04

急性期治疗策略

05

护理与康复管理

06

二级预防措施

01

疾病基础概述

定义与临床分型

01

定义

脑梗死是指因供血动脉急性阻塞或狭窄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及软化,进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02

临床分型

根据梗死部位和临床表现,脑梗死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分水岭梗死等。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高

发病年龄

男性多于女性

复发率高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脑梗死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脑梗死复发率较高,需要长期预防和治疗。

病理生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血流动力学改变

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由于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等原因导致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血栓形成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包括动脉内血栓形成、心源性栓塞等。

血流动力学改变也是脑梗死的重要机制之一,当血压过低或过高时,脑血流量减少或增加,容易引发脑梗死。

炎症反应在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等。

02

临床表现评估

语言障碍,包括表达障碍和(或)理解障碍。

失语

视力丧失或模糊,通常发生在一侧眼睛。

偏盲

01

02

03

04

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活,可能伴随感觉障碍。

偏瘫

昏迷、嗜睡、谵妄等。

意识障碍

典型症状识别

神经功能缺损分级

轻微神经功能缺损

轻微肢体无力、感觉异常,不影响日常生活。

01

中度神经功能缺损

明显肢体无力、感觉障碍,需辅助行走或生活自理。

02

重度神经功能缺损

完全瘫痪、感觉丧失,需完全依赖他人照顾。

03

并发症预警指标

意识障碍加重、颅内压增高、呕吐等。

脑水肿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肺部感染

尿频、尿急、尿痛等。

尿路感染

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

03

诊断流程规范

影像学检查标准(CT/MRI)

是确诊脑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应尽早进行。CT扫描可以显示脑梗死病灶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以及有无出血、水肿等情况。

头颅CT

对于早期脑梗死,尤其是发病24小时内的患者,MRI的诊断效果优于CT。MRI可以更早地发现脑梗死病灶,并能判断缺血半暗带和脑组织坏死的情况。

头颅MRI

01

02

实验室检验项目

血常规

了解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有助于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

血糖

脑梗死与高血糖有着密切的关系,血糖过高可能会加重脑缺血损伤。因此,应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血脂

血脂异常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血脂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脂水平,为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依据。

凝血功能

脑梗死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等。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指导溶栓等抗凝治疗。

鉴别诊断要点

脑出血与脑梗死在临床表现上有时难以区分,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脑出血多有高血压、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CT检查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影。

脑出血

脑肿瘤

脑炎

脑肿瘤也可出现类似于脑梗死的症状,如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缺损等。但脑肿瘤通常起病较慢,病程较长,CT或MRI检查可发现脑实质内的占位性病变。

脑炎患者也可出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但多伴有发热、头痛等感染症状,脑脊液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04

急性期治疗策略

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临床症状

发病在6小时以内,且越早溶栓效果越好。

发病时间

01

02

03

04

适合18-80岁的患者。

年龄

如无严重高血压、脑出血、近期手术等。

无溶栓禁忌症

溶栓治疗适应证

大血管闭塞

如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等。

病情严重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如NIHSS评分≥10分。

早期治疗

发病在6小时以内,且无法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效果不佳。

血管内介入指征

血压血糖调控原则

血压调控

急性期血压一般应维持在略高于正常水平,避免过低或过高。

01

降压药物选择

可选用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静脉药物。

02

降压速度

不宜过快,一般每小时降低10%-20%为宜。

03

血糖调控

急性期血糖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04

血糖监测

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

05

胰岛素治疗

对于持续高血糖的患者,可使用胰岛素治疗。

06

05

护理与康复管理

急性期护理规范

6px

6px

6px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生命体征监测

通过药物和护理手段控制颅内压,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