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pdf
靖远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2011年11月27日)
一、基本情况
靖远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总面
积5809平方公里,现有18个乡镇、175个村、10个社区,
总人口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万人,有耕地117万亩,
其中水浇地55万亩。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0.4亿元,
(其中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35:29:36),县级财政收
入达到808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49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8元。靖远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
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始
置县。黄河流经县境154公里,现境内蕴含丰富的金属和非
金属矿产资源,黄河农业、国道经济、丝路重镇、文化大县
是典型的县域特征,素有“陇上名邑”、“鱼米之乡”、“灵秀
之地”美誉。是甘肃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有19种特色
农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
品生产基地县和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区。是甘肃省有名的羔
羊肉生产地和集散地。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70万只,陇上
佳肴“靖远羊羔肉”是我国首例以哺乳类动物为地理标志
保护注册的商标,省内外经营“靖远羊羔肉”的餐厅达700
1
多家,日上市羊羔肉6000多公斤,被评为国家级羔羊肉生
产标准化示范区。是甘肃省最大的优质枸杞、籽瓜、水稻
生产基地。枸杞种植面积7万亩、籽瓜11万亩、水稻4.2
万亩,林果总面积达到14.4万亩,枸杞、大枣被评为“甘
肃省十大名果”,石门大枣荣获国家地理标记保护品牌。
是甘肃省重要的矿产能源基地。煤、铜、石灰石、高岭土
等矿产资源丰富,新发现的坡缕石储量达10亿吨,黄河流
经县域154公里,水能、风能资源丰富,乌金峡水电站建成
发电,北滩风力发电、靖南峡水电站等项目正在积极争
取。是甘肃省的文化教育大县。有2100多年的县级建置历
史,有北城滩明长城、法泉寺石窟、寺儿湾石窟、钟鼓楼
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人文遗址,黄河风情游、红色教
育游、宗教文化游、自然风光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初步形成。
一中、二中、三中分别被评为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已建
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14个,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
县”和“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
二、发展现状
靖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荟萃林立,自然风光
秀丽独特,民俗风情多彩多样,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旅游资
源大体呈现出以黄河经济文化旅游带为核心、以哈思山和屈
吴山为拓展、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一带两山一线”的特点。
法泉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法泉寺和哈思山被评为
省级森林公园,田园大酒店被评为三星级宾馆,靖远羊羔肉
2
荣获“白银三宝”,靖远脱水四季豆荣获“白银十大旅游商
品(纪念品)”,虎豹口—西征公园红色旅游开发初见成效,
“农家乐”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
秦剧团、影剧院、电影院、电影公司、文化市场执法大队、
文学艺术联合会、广播电视台、体育运动学校、法泉寺风景
旅游区管委会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有乡镇文化站18个,
农家书屋175家,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139个,网
吧16家(乡村6家),游戏厅2个,歌舞厅7个(乡村2个),
棋牌娱乐室40家(乡村28家),出版物零售网点15家(乡
村8家),印刷企业6家,打字复印21家(乡村5家),音
响制品经营网点10家(乡村6家)。
县图书馆现有藏书71146册(图书56849册,报刊12671
册,古籍1581册),设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演讲室、报刊
资料室、图书室、书库和采编室。
全县境内现有野外文物保护点38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1处(北城滩明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2处。现有馆藏文物12040件,其中国
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