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范文.doc

发布:2019-03-13约4.2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8 [精选]关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情况汇报范文大全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工作,使我县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工作薄弱,文化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为了对我县文化产业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专门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产业现状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全县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完成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完成县支中心和61个村级服务点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已完成5个乡镇建设点,今年还剩2个乡镇正在建设中,年底可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从2008到2011年全县已完成79个建设点。建成图书馆大楼,并在2010年该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网络大楼、县博物馆正在建设当中。城市广场文化、农村特色文化等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公共文化服务渠道的方式进一步拓展。 (二)文化市场的发展 文化娱乐、印刷市场:到目前为止,全县有10家网吧,电脑总量有778台,年营业额在130万元以上;从事卡拉ok厅经营的有5家,年接待量在7万人次,营业额在180万元以上;从事体育健身活动有台球经营户4户,年营业额10万元左右。我县从事印刷的有6家,人业人员近37多人,年产值230万元。 民俗、歌舞、音乐、器乐、工艺、美术、书法培训市场:县委宣传部及相部门多次举办唱民歌、健身操(舞)培训班,文化馆设钢琴、电子琴、美术、书法培训等,为我县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三)民族文艺演艺业。我县民族文化活动异常活跃。一方面剧团和文化馆发挥了民族文艺骨干的作用,年均下乡演出80多场,自办活动30多余场;另一方面业余文艺演出大量涌现,有农民健身操队、乡镇腰鼓队、广场文演队、民族舞蹈队、中年人健身操队、城东区晨练队等10多个民族艺术团体。 (四)民族民间工艺业。我县的根艺、竹雕、木雕,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涌现一批艺术创作骨干,全县根雕、竹雕、木雕等作品上件。 (五)文物保护与文化品牌。我县高度重视文化的保护工作,在深度挖掘内涵,保护文化载体,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野外文物普查工作,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126处。复查不可移动文物24处,其中消失文物2处,新发现102处(其中新发现古遗址5处,古墓葬4处,古建筑65处,石窟寺及石刻12处)。筛选出具有一定历史科学价值的文物“曾氏宗祠”“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张党支部旧址”3处报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筹资了近100万元,修缮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云塔及护堤等设施,并出版了《千古高云塔》。2009年我县成功举办李觏诞辰1000周年系列活动,邀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及新闻媒体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出版了《千年乡贤之首—李觏》、《李觏研究论文集》(2册)及《千年的纪念》。在今年6月,我县还组织了相关部门对新月畲族村的“畲族山歌”、“畲族祭祖仪式”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工作,并将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名录,其中“畲族祭祖仪式”已通过市级批复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名录。 (六)重点打造文化旅游业。一是大手笔打造资溪文化核心旅游区。二是积极挖掘资溪县的长寿文化资源,打造省级的健康长寿养生旅游区。三是抓人文品牌,借助社会名人李觏思想的历史地位来推动文化旅游开发。四是努力弘扬“手摇九节龙”、畲族祭祖仪式等传统民俗文化,挖掘高阜港口民俗民风游,带动特色文化旅游发展。五是抓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营销,不断提升产品的品位和价值。 二、公益性文化事业内部改革 我县大力进行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文化体制进一步搞活。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顺利完成,初步形成了一套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广播电视完成“局台分开”,资溪有线网络、电影公司,实行市场运作,公司化管理,实现“局企分开”。成立了文化综合执法大队,文化执法能力和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文广系统的政府职能进一步得到转换,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与我县地方特色文化蕴涵的潜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与广大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产业投入不足。我县财政拮据,本县财力投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有限;二是上级相关扶持项目不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缺乏。三是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市场开拓力度不大,缺乏适应市场的文化产品。 四、相关建议 一是推动文化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