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6_T95-2023_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报技术规程_昭通市.docx
ICS65.020
CCSB05
DB5306
昭通市地方标准
DB5306/T95-2023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报技术规程
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DB5306/T9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昭通市植保植检站提出。
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昭通市植保植检站、彝良县植保植检站、大关县植保植检站、巧家县植保植检站。
本文件协助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毅娟、陈永燕、陈敏、姚光禄、王琴、徐松、樊朝芬、冯正军、马列、普松
权、付启春、夏金福、邓磊、李永青、许翀、卢绘娟、梅焱。
I
DB5306/T95-2023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测的术语与定义、监测和普查、发生情况预测、相关数据资料收集、预
报发布。
本文件适用于昭通市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NY/T1854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对某个区域内晚疫病的发生情况和消长规律开展定时、定点调查。
由病原菌初侵染引起的田间最早出现的发病植株。
调查田块发病叶数与调查叶数的比率。
1
DB5306/T95-2023
I???di?li??100%……(1)
P?D
式中:
I——病情指数;
di——各严重度级值;
li——各级严重度病株数;
P——调查总株数;
D——严重度最高级别的数值,即9。
3.8
3.9
出苗期
出苗率达50%的日期。
发病阈值
马铃薯出苗后,白天田间气温18℃~22℃、相对湿度高于90%持续8h以上;夜间气温10℃~13℃、
叶上有露滴持续11h~14h是晚疫病发生的临界阈值。
3.10
严重度分级
依每株发病叶片占全株总叶片数的比例或植株茎秆病斑大小确定级别,分为9级。
0级:全株叶片无病斑;
3级:全株1/4以下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秆有个别小病斑;
5级:全株1/4~1/2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秆有典型病斑;
7级:全株1/2以上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中下部茎秆上有较大病斑;
9级:全株叶片几乎都有病斑,或大部分叶片枯死,甚至茎部枯死。
4监测和普查
大春种植区应分别在一般坝区、二半山区、高二半山区不同类型种植区域设置监测点,每区域不得
低于三个点,选择历年来发病严重、地势低洼,湿度大,种植感病品种面积不少于667m的地块为监测
2
点。冬作区选择地势低洼,湿度大,种植感病品种面积不少于667m的地块为监测点。田间配置可测气
2
温、大气湿度、降雨量的气象观测设备。
监测点按5点取样法,每点取20株。出苗期10d后开始每7d调查1次。当发病气候条件适宜,每
3d调查1次。记录植株长势、品种、生育期、调查株数、温湿度、发病叶片数、发病株数、中心病株
始见期,计算病叶率、病株率、严重度等信息,填报表A.1。
2
DB5306/T95-2023
利用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对监测地的晚疫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预警、诊断,指导科
学防控,根据晚疫病预测模型设定的预警阈值,及时发布晚疫病预警信息。
4.2大面普查
4.2.1调查田块
每个区域随机选择地势为高、中、低三种类型田块,重点调查低洼田块,每类型田块调查面积不少
于667m
2
。
4.2.2调查方法
以踏查方式为主,前期要重点关注易感病品种,调查时要重点观察植株中下部叶片。早熟品种出苗
后15d,中晚熟品种出苗后30d开始,如智能化化监测系统预警指示气候条件适宜发病,开始大面调查。
如未调查到中心病株,应扩大调查范围和调查面积。前期每7d调查1次,发现中心病株后每3天调查
1次,记录病株率,严重度、种植密度、发生程度,计算病情指数等数据记入表A.2。
4.3调查报告制度
根据表A.2结果分析发生面积、发生程度等相关信息,每7d填报表A.3报送上级监测预警机构。
5发生情况预测
根据系统监测及大面普查情况,结合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品种布局等因素,综合当地历年来晚疫
病发生、流行规律,预测当年病害发生期及流行期。
3
DB5306/T95-2023
附录A
(资料性)
马铃薯晚疫病系统监测调查记录及统计分析表
A.1马铃薯晚疫病系统监测调查记录表
表A.1
马铃薯晚疫病系统监测调查记录表
调查单位: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人:
记录人:
严重度
植
调
查
株
数
发病
病株
株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