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蛋白C和蛋白S检测的临床意义.docx
血浆蛋白C和蛋白S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浆蛋白C
(proteinC,PC)
正常值
PC︰A发色底物法:(100.24±13.18)%。PC︰Ag免疫火箭电泳法:(102.5±20.1)%。
影响因素
1.最好采用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试管等需涂硅处理,因为玻璃可激活凝血反应。2.理想的抗凝剂应首选枸橼酸钠。3.检测时建立正常参考值非常关键。由于PC活性波动很大,每个实验室必须自建参考范围,且正常混合血浆的制备要规范,建议使用100人以上的混合血浆,并保证年龄段和性别的均衡。
临床解读
P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酶原,其主要作用是活化后可灭活Ⅷa因与Ⅴa因子,抑制血液凝固。
1.降低见于先天性PC结构异常或生成障碍(Ⅰ型者PC︰Ag与PC︰A均降低;Ⅱ型者PC︰Ag正常,PC︰A降低)或获得性PC缺陷,如深静脉血栓、肺梗死、DIC、严重肝脏疾病、手术后及口服香豆素类抗凝药物诱导的皮肤紫癜等。
2.升高见于冠心病、HYPERLINK/s?__biz=MzAxODg3MjM3OQ==mid=2651769611idx=4sn=3937368f30f5db614131d2d1e83ce9b0chksm=8035ca5fb74243494759126aca346deda034a96eed698ddc03f4cda2189eeca40d81ef7083c2scene=21\lwechat_redirect\t/_blank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妊娠后期及炎症和其他疾病的急性期。
活化蛋白C抵抗性试验
(iesistancetoactivatedproteinCtest,APC-R)
正常值
发色底物法:APC-R比值>1.96(95%范围,平均比值2.36)。
影响因素
最好采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试管等需涂硅处理,因为玻璃可以激活凝血过程。
2.理想的抗凝剂应首选枸橼酸钠。
临床解读
1.APC-R是近年来发现的发生率较高的遗传性血栓的风险因素,正常人群发生率2%~10%,主要原因之一是Ⅴ因子基因突变抵抗了活化蛋白C(APC)的降解作用。在血栓患者中的比率高达15%,在有家族史的病例中则更上升到30%左右。
2.APC-R与多种血栓性疾病有关,如静脉血栓、卒中、HYPERLINK/s?__biz=MzAxODg3MjM3OQ==mid=2651766093idx=3sn=11cc5e1314052cf4a92f7d1af1d27884chksm=8035bc19b742350f5f17ca288a175045b75c91e99de8bec753753301975b02e277f465f27efescene=21\lwechat_redirect\t/_blank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此外,孕妇有60%的发生率。
3.APC抵抗可能表现在家族性或年幼起病的血栓性病变、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可能提示动脉血栓形成的机会要高于无APC抵抗的人群。
4.临床上APC-R试验可适用于各种疑为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APTT缩短、口服避孕药、外科手术前及家族性血栓性疾病等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如同时检查患者血浆AT-Ⅲ、PC及PS等水平,则能更好地确定血栓形成原因,为APC-R阳性患者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血浆蛋白S
(proteinS,PS)
正常值
免疫火箭电泳法:总PS(TPS):(96.6±9.8)%。游离PS(FPS):72%~130%(100.9±11.6)%。
影响因素
1.最好采用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试管等需涂硅处理,因为玻璃可以激活凝血反应。2.理想的抗凝剂应首选枸橼酸钠。3.检测时正常参考值的建立非常关键。由于PS活性波动很大,每个实验室必须自建参考范围,且正常混合血浆的制备要规范,建议使用100人以上的混合血浆,并保证年龄段和性别的均衡。
临床解读
PS也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酶原。可协同活化蛋白C(APC),消除Ⅹa对Ⅴa、Ⅸa、Ⅷa的保护作用,使之被水解。减低可见于先天性PS缺陷,患者常伴发严重的深静脉血栓。获得性PS减低见于肝脏疾病、皮肤血栓性坏死性静脉炎、妊娠、HYPERLINK/s?__biz=MzAxODg3MjM3OQ==mid=2651770668idx=3sn=08cac130ba3c64c113d5ecfe904fbd5bchksm=8035ce78b742476ebba87c0a180383f632731ab93f42b889a684f3fd9eb9808413cc55e8d6cdscene=21\lwechat_redirect\t/_blankSLE、肾病综合征及口服香豆素类抗凝药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