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docx
2025最新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子宫颈癌筛查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工作,提高筛查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指南。
筛查目的
子宫颈癌筛查的主要目的是在无症状的人群中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如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早期子宫颈癌,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阻断病变进展为浸润性癌,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筛查对象
1.一般风险人群
起始年龄:建议有性生活史且无子宫颈癌高危因素的女性,从25岁开始进行子宫颈癌筛查。过早开始性生活的女性,由于其子宫颈上皮尚未完全成熟,对致癌因素更为敏感,可适当提前筛查起始时间。
终止年龄:对于既往多次筛查结果均为阴性,且无子宫颈癌高危因素的女性,65岁以后可考虑停止筛查。但对于有子宫颈高级别病变史或子宫颈癌病史的女性,应继续定期筛查。
2.高风险人群
有多个性伴侣或其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
过早开始性生活(18岁)的女性。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尤其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女性。
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如患有艾滋病、接受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有子宫颈癌家族史的女性。
曾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女性。
高风险人群应从发现相关高危因素开始筛查,且筛查间隔时间应适当缩短。
筛查方法
1.HPV检测
原理: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检测高危型HPV有助于发现子宫颈癌的潜在风险。目前常用的HPV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杂交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多种高危型HPV亚型。
优点:HPV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在子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甚至在病变发生前检测到HPV感染,有助于早期发现子宫颈癌的风险。与传统的细胞学检查相比,HPV检测的漏诊率较低。
缺点:HPV检测的特异性相对较低,部分HPV感染可能会自然清除,不一定会发展为子宫颈癌。因此,单纯的HPV阳性结果不能确诊子宫颈癌或癌前病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2.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传统巴氏涂片:是最早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方法,通过采集子宫颈脱落细胞,涂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但传统巴氏涂片存在制片质量差、细胞丢失等问题,导致其假阴性率较高。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是目前常用的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它通过特殊的制片技术,使细胞均匀分布在玻片上,提高了细胞的观察效果,减少了假阴性结果的发生。TCT能够发现子宫颈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对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优点:子宫颈细胞学检查能够直接观察细胞的形态,对子宫颈癌前病变和癌细胞具有一定的诊断能力。其结果相对直观,临床医生可以根据细胞的异常程度进行分级诊断。
缺点: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采样方法、制片质量、病理医生的经验等。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细胞改变,诊断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诊断。
3.HPV检测与子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查
原理:将HPV检测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提高子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联合检查能够在不同层面发现子宫颈病变的风险因素,对于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优点: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检查方法。当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时,提示子宫颈发生病变的风险较低,可以适当延长筛查间隔时间;当其中一项结果异常时,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和组织学诊断。
缺点:联合检查的费用相对较高,且需要采集两次样本,可能会给受检者带来一定的不便。
筛查流程
1.初筛
对于一般风险人群,建议首选HPV检测作为初筛方法。如果HPV检测结果为阴性,提示子宫颈发生病变的风险较低,可在35年后再次进行筛查。
如果HPV检测结果为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若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阴性,可在1年后复查HPV和细胞学;若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阳性,应转诊至阴道镜检查。
对于不具备HPV检测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作为初筛方法。如果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阴性,可在23年后再次进行筛查;如果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阳性,同样需要转诊至阴道镜检查。
2.阴道镜检查
当HPV检测阳性且细胞学检查阳性,或细胞学检查结果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时,建议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是一种在放大镜下观察子宫颈表面形态的检查方法,能够发现子宫颈表面的微小病变,并在可疑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在进行阴道镜检查前,应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和上药等操作,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检查时,医生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