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系统论的方法与应用—以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项目为例》6700字.docx

发布:2025-06-03约8.34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系统论的方法与应用—以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项目为例

目录

TOC\o1-3\h\u24830系统论的方法与应用—以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项目为例 1

56871引言 2

154522互联网金融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现实基础 2

298092.1互联网金融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2

63542.2互联网金融是对金融深化理论的积极实践 2

85112.3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有效推动 3

217533系统论的方法在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3

24883.1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 3

58613.1.1“金融压抑”催生价值创造与转移 3

234443.1.2互联网技术催生“新型”价值突变 4

157673.1.3协同驱动效应 5

269583.2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创新 6

28373.2.1新思维——价值星系思维 6

103453.2.2新基础设施——多维立体式体系构建 8

133513.2.3新平台——高效率共赢模式 8

252633.2.4应用场景——金融生活化 9

110134基于系统论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发展策略 9

150154.1加快构建试错机制 9

257294.2强化平台触角优势 9

257594.3网络化组织架构 10

49764.4重视生态系统建设 10

166215总结 10

29785参考文献 11

摘要:传统的金融生态系统无法适用于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变化。随着互联网金融生态的发展,传统金融活动规律出现了新的变化,同时,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取代了过去单一产品或产业链的竞争。文章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将系统论的方法运用于解释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与运行机理,系统剖析互联网金融生态的价值系统,进而提出互联网金融生态发展方向的新战略。

关键词:系统论;互联网金融;生态建设

1引言

金融生态系统是金融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同生存环境以及内部的金融组织建立的长期的紧密联系的过程中,进行具体的合作、分工进而形成的特定结构,可以执行部分功能性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传统的金融生态系统产生了较大影响,衍变成一种全新模式的金融生态系统。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互联网金融商业发展模式产生了颠覆式的改革。进而诞生了互联网金融生态这一全新概念,文章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生态建设作出重点分析。

2互联网金融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现实基础

2.1互联网金融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谢平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模式”。实质上,这一观点的核心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论,他强调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和竞争性。互联网金融充分发挥其在信息搜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有效降低金融产品供求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2.2互联网金融是对金融深化理论的积极实践

一直以来,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着金融抑制问题,金融产品和服务存在严重的区域失衡、消费失衡,金融排斥现象显著。这一方面受到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我国金融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必然。然而,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物理网点支持的局限,大大拓展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使被传统金融排斥的群体获得金融支持,积极实践“普惠金融”战略。

2.3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有效推动

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和关键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传统金融企业一方面享受市场准入等“体制红利”,形成市场垄断;另一方面享受着金融抑制下金融产品和服务价格“双轨制”带来的“价格红利”,形成以利差为主要内容的利润结构依赖。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不断催生出新的金融业态、服务和模式,从最初的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到最近的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微信银行等,无不在冲击着传统金融的准入门槛。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使得传统金融精英控制金融产品的模式变得更为大众化,大量低门槛、标准化金融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规模化交易,尤其是大量高收益的零售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金融模式实现了金融管制的成功规避,打破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双轨制”价格体系,有效推动了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

3系统论的方法在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作为互联网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的经济新常态、互联网经济、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以互联网技术与思维为手段对传统金融的价值系统进行冲击。

3.1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

3.1.1“金融压抑”催生价值创造与转移

金融压抑的概念,最早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