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第五章.ppt

发布:2025-06-07约4.4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5章

美术教学设计;·理解《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性质、根本理念以及美术教学的根本观念。

·讨论美术教学目标的依据以及美术教学目标的类型。

·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或《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美术教学根本观念为依据,编制一份美术教学活动方案。

·选择一种或综合运用几种美术学习方式,有创意地设计一份美术教案。

·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情境,制订一份运用教学技术的方案表。;§1美术教学目标的设定

1.1美术课程标准是美术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

1.1.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价值与总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开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开展。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根本理念表达在以下五方面:使学生形成根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开展而进行评价。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总目标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根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开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根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1.1.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价值与总目标

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以下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美术文化,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五〕拓宽开展空间,帮助人生规划。;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像、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又用四段文字,分别从“美术创作”、“美术鉴赏”、“跨越美术学科的学习”、“美术教学评价”四个角度出发,对《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作了进一步的阐述。;1.1.3义务教育与高中美术课程总目标的比较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同样采用以学生为主语、融三个维度为一体的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但在目标设定方面,高中美术课程面向已接受过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的学生,因此无论是在美术学习的方法和过程、美术创作与鉴赏的知识和技能、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方面,还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比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更高的要求。;1.2美术教学的根本观念

1.2.1美术课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美术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新的教学论中,美术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一种“体验课程”。教师和学生也不再是孤立于美术课程之外的,而是作为美术课程的有机构成局部,是美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1.3美术教学目标

1.3.1美术教学目标的依据

·中国教育部所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每一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班级的实际情况。

·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

具体而言,教师在设定目标之际,至少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思考。;1.3.3美术教学目标的类型

日本京都大学加藤明认为要到达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就不能仅仅侧重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还需注重于关心、兴趣、态度等情感方面以及观察力、思考力等价值观与判断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即重视“在难以看见之处进行培养”,获得“看不见的能力”,重视学生的情意根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内心世界。他提出三种类型的教学目标:第一,侧重于情感和价值观取向的向上目标;第二,侧重于知识、技能的达成目标;第三,侧重于体验的体验目标。;§2美术教学活动方案的编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