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docx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
课题
《导体与绝缘体》
课时
1
学习内容及要求
(三)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3~4年级3.2电磁相互作用3.2中(8)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科学思维
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来判断导体、绝缘体。
探究实践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态度责任
激发学习科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检测电路检测物体是否导电。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检测电路检测物体是否导电。
教学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电池、导线、小灯泡、灯座、开关、电池盒、被测试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常用方法。
一、聚焦问题:塑料为什么不导电?(预计5分钟)
提问:生活中经常需要插拔电插头,为什么插插头时手只能拿塑料壳而不能碰金属片呢?
学生讨论
猜想:金属片导电,塑料壳不导电
二、探索: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预计25分钟)
(1)事实证据
提问:塑料真的不导电吗?大家设计实验验证下吧!该怎么设计实验呢?
讲解: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可以采取把塑料连接到电路中,看灯泡是否能够亮,这个方法来检测。
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交流。
讲解:同学们刚才其实连接了一个物体导电性能检测器,也可以用来检测其他物体是否能导电。
计划组织
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导电,哪些材料不易导电呢?请设计实验来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吧,并把测试结果,及时记录下来。
实验:学生按照计划检测自己选择的材料的导电性。
(4)得出结论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总结:根据大家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金属类的材料导电性比较好,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导体。塑料、干木条、橡胶等材料,不易导电,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绝缘体。
三、研讨和交流(预设5分钟)
知识拓展:
我们这节课了解了生活中的材料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但是绝缘体在特定条件下也有可能变成导体。比如干木头是绝缘体,但湿木头就是导体。所以,我们不能用湿手去插拔插头,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四、练一练
一填空
1.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可以把橡皮接到电路中,看小灯泡是否能够______。
2.检测物体是否导电的电路叫做__________。
3.像铜丝、铁钉等易于导电的物体被称作______,像塑料、橡胶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被称作______。
二判断
1.人也是导体。()
2.一般来说,塑料不导电。()
3.干木条沾水后能够导电。()
参考答案:
一1发光2电路检测器3导体绝缘体
二√√√
五、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导体:铜丝、铁钉等(易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塑料、橡胶(不容易导电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