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经费使用管理制度.docx

发布:2025-06-04约2.6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经费使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

为规范大学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展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类经费,包括财政拨款、科研经费、社会捐赠、学费收入等。

(三)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经费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规定。

2.预算管理原则:严格执行经学校批准的预算,确保经费收支平衡,不得超预算支出。

3.效益性原则:注重经费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专款专用原则:明确经费使用用途,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挪用。

5.公开透明原则:经费使用情况应公开透明,接受学校内部和社会监督。

二、经费预算管理

(一)预算编制

1.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编制年度经费预算。

2.预算编制应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明确经费支出的项目、金额、用途等。

3.预算编制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二)预算审批

1.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年度经费预算,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学校财务部门。

2.学校财务部门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进行汇总审核,并报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

3.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财力情况,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进行综合平衡和审批。

(三)预算执行

1.经学校批准的预算具有严肃性,各部门、各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确保经费支出与预算相符。

2.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应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办理预算调整手续。

3.学校财务部门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经费支出管理

(一)支出范围

1.人员费用:包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2.教学费用:包括教材费、实验费、实习费、教学设备购置等。

3.科研费用: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科研设备购置、科研协作费等。

4.行政管理费用: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印刷费等。

5.后勤保障费用:包括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维修维护费等。

6.其他费用:包括捐赠支出、对外交流合作费用等。

(二)支出审批

1.经费支出应按照学校规定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审批流程应明确各级审批权限和责任。

2.一般经费支出由部门负责人审批;重大经费支出应经学校相关领导审批。

3.审批人应认真审核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不予审批。

(三)支出标准

1.人员费用应按照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

2.教学费用、科研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等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市场价格合理确定支出标准。

3.后勤保障费用应按照学校与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或协议执行。

(四)支出报销

1.经费支出报销应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票据,票据内容应与支出项目相符。

2.报销票据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不得涂改、伪造。

3.报销时应填写报销审批单,注明支出项目、金额、用途等,并经相关人员签字审批。

4.学校财务部门应按照规定对报销票据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予以报销。

四、经费审批权限

(一)部门负责人审批权限

1.部门日常经费支出在[X]元以下的,由部门负责人审批。

2.部门购置单价在[X]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部门负责人审批。

(二)学校相关领导审批权限

1.部门日常经费支出在[X]元以上(含[X]元)的,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学校相关领导审批。

2.部门购置单价在[X]元以上(含[X]元)的固定资产,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学校相关领导审批。

3.重大项目经费支出、对外投资、捐赠等事项,应经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五、经费使用监督与检查

(一)内部监督

1.学校财务部门应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内部审计,检查经费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

2.学校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学校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3.各部门、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本部门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外部监督

1.学校应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2.学校应定期向社会公开经费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六、经费使用绩效评价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应科学合理,能够准确反映经费使用效益。

2.公正性原则:绩效评价应客观公正,不受人为因素干扰。

3.公开性原则:绩效评价结果应公开透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