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三章.pptx
第三章产业结构
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模式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刘易斯、斯特里顿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应在国民经济的各产业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投资,以各产业的平衡增长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亚当.斯密、赫希曼、罗斯托01由于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在所有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而应当选择合适的重点产业进行投资,然后通过关联效应和诱发性投资等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最后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02非平衡增长理论
对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的认识一般而言,在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不平衡增长理论更容易得到政府的重视,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有了较牢固的工业化基础,资本的积累也较为丰富时,平衡增长理论就更多的被应用。
思考:考察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是更符合平衡增长理论还是不平衡增长理论,试对其进行评价。
雁行发展模式与产品循环发展模式雁行发展模式赤松要、小岛清工业后发国家进口-国内生产-出口
弗农01工业先行国家02导入期-成熟期-标准化期03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与出口导向发展模式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一般指工业后发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的工业化,在一些产业(一般是制造业)领域采取鼓励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政策,以支持和扶持本国相应产业发展的模式仅适用于大国结构,也不能长期执行
1一般指工业后发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经济的增长,支持和鼓励国内产业,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而进行发展的模式2小国结构更容易成功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No.1主导产业的概念界定No.2主导产业也叫主导增长产业,它是指那些能够迅速和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由此而获得较高的和持续的发展速度的产业第二节主导产业的选择
主导产业的特征能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能迅速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的附加价值具有突出的扩散效应(关联效应)回顾效应前瞻效应旁侧效应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产业关联基准赫希曼产业的关联强度是指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产业关联基准就是选择关联强度较大、能对其前、后项产业起较大带动作用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01筱原三代平02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在未来的产业结构中将会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对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将能起到更大的作用需求收入弹性基准
123筱原三代平选择那些技术进步速度最快、产品附加价值最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生产率上升率计算:(索罗剩余法)123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过密环境基准要求选择能满足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强化社会防止和改善公害的能力,并具有扩充社会资本能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要考虑到发展能为劳动者提供舒适安全和稳定的劳动场所的产业
A其他基准B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和瓶颈效应基准、比较优势基准、边际储蓄率基准和国情基准
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政策实践四、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政策实践1、一五时期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基础化学2、大跃进时期钢铁3、文革时期在三线地区发展能源、冶金、机械、交通运输4、以消费资料为主要导向的时期(1979-1985)消费品工业5、新的主导产业逐渐明确的时期(1990-今)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建筑;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先进制造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外向型经济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经历的三个阶段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概念:一国或一个地区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面向国际市场建立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体系外向型经济下的产业发展壹贰外向型经济
国际分工与产业梯度01国际分工理论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相互需求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新李嘉图主义产品差异贸易理论02
0102重合产业的转移条件及转移途径产业梯度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与产业梯度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发展三、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发展1、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国际产业转移结构高度化趋势明显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在继续服务业转移充实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内容高技术产业的国际转移加快项目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形式国际产业转移出现组团式、产业链整体转移趋势跨国公司成为产业国际转移主体的趋势更加明显2、迎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
第四节幼小产业的保护与衰退产业的撤让幼小产业是指工业化后发国家相对于工业先行国成熟产业而言,新建起来的,仍处于“幼小稚嫩”阶段的产业汉密尔顿(1791)、李斯特(1841)社会费用学说一、幼小产业保护的理论
幼小产业的扶持政策传统的扶持政策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国内生产扶持政策:财政扶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