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13T 2007-2014 华北平原区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6-05约3.3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01B30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007—2014

华北平原区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

2014-01-25发布2014-02-10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13/T2007—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农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蕴薇、沈彦俊、杨富裕、孙宏勇、盛亦兵、齐永青、刘毅。

DB13/T2007—2014

1

华北平原区杂交狼尾草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北平原区杂交狼尾草种植的基础条件、栽植管理、田间管理、收获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华北平原区杂交狼尾草栽培,其它种植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边际土地

指那些尚未被利用、自然条件较差,而又能产生一定生物量、有一定生产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这类土地暂不宜垦为农田,但可以生长或种植某些适应性强的植物。

3.2

种茎

指用作大田定植栽种、具有完整可萌发腋芽的杂交狼尾草茎段。

4基础条件

4.1土壤和气象条件

杂交狼尾草适宜种植的土壤广泛,半沙质土、粘土、微酸性土壤和轻、中度盐碱性土壤均可种植。在边际土地和中低产田种植也可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地块选择好后适当平整即可。

杂交狼尾草适宜在华北平原区年均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种植。

4.2栽种期

日均气温达到15℃以上或5cm地温达到10℃以上,即可进行杂交狼尾草种茎的大田定植,华北平原区一般在4月25日之后,具体日期依各地实际确定。

4.3品种选择

2

DB13/T2007—2014

杂交狼尾草喜热,在华北平原区栽培宜选用“神禾1号”等耐寒性较强的品种,可延长生育期,获得更高产量。

5育苗及商品种茎生产

5.1育苗地块肥力条件及底肥施用量

育苗及种茎生产地块应选择中高肥力地块,底肥施用纯氮5kg~15kg/亩。

5.2播种育苗

杂交狼尾草为3倍体,采用种子直播育苗时,需购买商品化F1代种子。

选择具有较好肥力、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苗圃,深耕、去除杂草后,耙细、整平、作畦,畦宽1.2m。可在温室育苗,保证苗床温度在20℃~25℃之间。每亩苗床需种量1.5kg~2.0kg,采用稀条播(株距1cm~2cm),行距15cm~20cm。为防止地下害虫可用呋喃丹拌种,种子播深1cm~2cm。播种及育苗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生长至5~6片叶时,即可移栽。

5.3移栽

移栽应选择阴天或太阳照射较弱的时候。移栽株行距分别为60cm和70cm,可选择穴栽或开沟方式进行,株穴或沟深6cm~8cm。移栽前需将幼苗叶片剪短,栽植到事先挖好的穴坑内,培土、浇水。

5.4留种植株的田间管理

同大田管理,详见本规程第7节。

5.5留种植株收获

用作留种的植株,在生长季末一次性收获。华北平原区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时,挑选生长健壮的植株,连根挖出,去掉植株上部幼嫩部分及叶片,保留叶鞘。

5.6种茎越冬贮存

5.6.1温室越冬贮存

收获后处理好的留种植株,可于温室中堆放贮存,依头尾同向排列。贮存期间温室内气温应在8℃左右,湿度控制在80%左右。

5.6.2深坑覆土贮存

坑深80cm~100cm,长度略大于留种植株高度,宽度依照每坑贮存量确定。将留种植株成捆平铺于坑内,逐层排列,至低于地面20cm左右,覆盖薄膜,薄膜上覆盖作物秸秆或者狼尾草残叶10cm~20cm,以加强保暖效果,最后覆土25cm~30cm。在坑内插一直径为3cm~5cm的塑料管,平时用塞子塞紧,温度高时打开通气,使坑内温度保持在5℃~8℃。在华北平原区北部采用此贮存方法时,可增加覆土厚度,以防止植株受冻。

5.7商品种茎

经过越冬贮存的留种植株,去除腐败及死亡植株,截去根部,剪切成适度长短的种茎,即可进行销售或大田定植。

DB13/T2007—2014

3

6大田定植

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