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黄土高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有利条件:黄土疏松;光热条件较好;昼夜温差大,有机质含量较高,开发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运煤专线(晋煤外运三的煤运专线: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 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 神黄铁路这一工程的主要作用是解决陕西、山西两省的煤炭外运,穿过的主要障碍有黄河、太行山、黄土高原、大运河。与该工程相交的著名铁路线有: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 * 原因 北 方 地 区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中国地理分区 华北平原 范围:京、津、冀、鲁、豫、皖、苏 五省二市,自古有“中原”之称。 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东临渤海、东海 黄土高原 范围: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35°N 太 行 山 40°N 110°E 120°E 一、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二、地形 ②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形成:黄河、淮河、海河合力冲积而成,黄河是主力 ①黄土高原:成因—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沟壑地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的形成 内力作用:断层下陷 外力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补充 (一)自然地理概况 2.地形 黄土的特性: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直立性强,质地疏松,很容易被流水冲走。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三、气候 (3)华北气候: 暖温带 半湿润、半干旱 黄土高原 旱地为主的种植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暖温带 半湿润 (山东半岛东部属湿润区) 华北平原 农业 气候类型 温度带 干湿地区 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缺水-春旱 不利条件:春旱,夏涝,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 暖温带为主,一月均温0至-8℃以下,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属半湿润区,山东半岛少量湿润区。 为什么淮河、海河多洪涝灾害? 1、北方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地面缺乏植被,含沙量大,河流下游泥沙淤积严重。 3、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淮河、海河支流多,入海河道不足;汛期时,洪水集中,干流排水不畅。 ①旱地为主的种植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主要作物:是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主要产区,黄土 高原以出产谷子 ②果业:我国温带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枣、栗、核桃等)的重要产区,产量最大的苹果产区为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四、农业 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夏季高温 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水资源不足(春旱);多风沙、盐碱和旱 涝(夏涝);土壤盐碱化严重-中低产田较多。 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华北平原盐碱地问题 ①气候条件:华北平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②地形条件:华北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人类活动: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 1. 原因: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 2.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治理核心是以治水为中心 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棉间作、培肥、 改良品种 具体措施: 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区土壤含盐量 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秸秆覆盖,抑制蒸发 黄土梁 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黄土塬 分析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自 然 原 因 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地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 地形过渡带,坡度较大,地面物质不稳定 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侵 蚀能力差 人 为 原 因 植被的破坏(过牧、过樵) 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 露天开矿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淤地坝 1、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 坝上种植业 植被重要性 ——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 95 70 90 89 60 80 85 50 60 50 30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