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46_T393-2016_肉豆蔻种苗生产技术规程_海南省.docx

发布:2025-05-31约2.5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

B20

DB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备案号:51156-2016

DB46/T393—2016

肉豆蔻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6/T39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海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万宁科健热带南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玉秀、刘培卫、杨云、孟慧、甘炳春。

I

DB46/T393—2016

肉豆蔻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豆蔻(MyristicafragransHoutt.)种苗生产过程中的苗圃地选择与建设、采种、育苗、

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肉豆蔻种苗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LYJ128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选择靠近造林地,交通便利,靠近水源,排灌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平坦地或缓坡地。

育苗前1~2个月,据育苗场地的等高线将地块整平,分为芽苗培育区和袋装苗培育区。芽苗和袋

装苗育苗床的床宽100cm~120cm,床间作业道40cm~50cm,苗床长应依据地势而定。

以钢管或竹竿做支架,高度2.5m~3.5m,棚顶及四周用遮光率70%的遮阳网覆盖,整个育苗期间

须保持70%左右的荫蔽度。

低温时须搭小拱棚,每隔80cm插一条拱状竹片,拱顶高45cm,上面罩0.05mm~0.08mm的白

1

DB46/T393—2016

4采种

4.1母树选择

选用10年树龄以上,植株健壮、结果正常、无检疫性病虫害、高产稳产的优良结果树为采种母树。

4.2种果采收

选用果皮蜡黄色、果肉自然开裂、假种皮全部深红色、种皮变硬呈黑褐色、健康饱满的成熟果实。

4.3种子贮存

肉豆蔻种子宜随采随播,如不能采后立即播种,则须用60%含水量的湿沙、用层积贮存法贮存,

底部沙层厚度应达到5cm,顶部用湿沙覆盖种子。

4.4种子质量

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滑油亮,个大饱满、质地坚硬。种子纯度在98%以上,净度在97%

以上,发芽率在80%以上。

5育苗

5.1芽苗培育

5.1.1沙床准备

在苗圃地内修建宽约110cm,高10cm~12cm的催芽床,平整和压实床面,再铺上一层经过暴晒

2d~3d的干燥新鲜河沙,河沙厚5cm~8cm。播种前3d,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河沙消毒。

5.1.2种子处理

种子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0min,接着捞出并用清水搓洗2次,再用清水浸种48h,

期间换水2次,捞出沥干水分,即可播种。

播种前应对河沙层喷水,使河沙层含水量达到60%左右;将处理好的种子,按10cm╳5cm的播

种规格,平放于催芽床表面的河沙层中,然后用细沙盖住种子。

选用规格为12~15cm×18~20cm、厚度为0.06mm的营养袋。

5.2.2营养土配制

在强光下暴晒2d~3d、打碎并过筛的生土、椰糠和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按1:1:1的比例混合,

播种前3d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每立方米用药100g,混合均匀后用塑料薄膜覆

盖2~3d后撤膜,待药味挥发后使用。

2

DB46/T393—2016

5.2.3装袋

营养土装填至袋口,然后压实,装袋后整齐排放在育苗床上;苗床周围用土培好,容器间隙用细土

填实。

5.2.4移苗

当幼苗高10cm左右长出真叶时,即可分批移苗入袋。移栽前1d将培育芽苗的沙床浇透水,挑选

健壮芽苗,用小铲轻轻铲起;应随移随栽,移栽深度以不露白色根为准;然后浇足定根水。

6管理

6.1催芽期管理

每天早晚喷水保持沙床湿润;播种后在畦面上覆盖薄膜,待幼苗出土后掀开薄膜;如遇气温低于

26℃须搭建小拱棚保温。

6.2袋装苗培育期管理

6.2.1水分管理、除草与保温

移栽后1周内,每早、晚淋水1次,保持基质湿润;1周后保持干湿交替管理;及时清除杂草;

如遇气温低于23℃须搭建小拱棚保温。

6.2.2养分管理

每月施肥次数不超过2次。移栽长出新叶后,可进行第1次追肥,采用0.1%的尿素水溶液叶

面施肥。苗稍大时,每月施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