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_T405-2016_竹荪栽培技术规程_海南省.docx
ICS65.020.20
B31
DB46
备案号:51623-2017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405—2016
竹荪栽培技术规程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6/T405—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海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南省农垦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喜蓉、张永北、钟剑锋、冀春花、欧滨、沙林华、林芳能、陈琳、王东江、
阳记萍。
I
DB46/T405—2016
竹荪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竹荪(Dictyophoraindusiata)栽培的菇场建设、培养基质、制袋工艺、菌丝培养、
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竹荪人工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92食品添加剂硫酸钙
GB1898食品添加剂碳酸钙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选择冬暖夏凉、背风保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腐殖质高的水田、农地、橡胶园地和平缓的
竹林地等,土壤、空气的质量应符合NY5358的要求。
选择适宜的水稻田、山地、果园、橡胶园或竹林。竹荪栽培田地不宜连作,宜间隔2a以上。
设置在便于车辆进出的位置,处在下风口。
3.3.2制袋区
1
DB46/T405—2016
有遮雨大棚20m
3.3.3灭菌区
紧靠制袋区,设有灭菌锅炉、蒸汽库,配套的附属建筑10m
3.3.4接种区
应在上风口,紧靠灭菌区。区内可划出10m
2
以上,取料快捷方便。
2
以上。
2
以上区域作为冷却区,设有缓冲区2m。
2
3.3.5
培养区
应在上风口,紧靠接种区。
3.4育苗菇棚建设
3.4.1
育苗菇棚条件
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平坦开阔的空旷场地或林下空地。周边1000m以内无污染源,周边环
境卫生良好,给排水方便,交通便利。菇棚建筑要耐用、保温、保湿、隔热、排通风效果好等,光照强
度为1500Lx~5000Lx。
3.4.2育苗菇棚模式
上通风“凸”型棚。选择林下空地用竹架结构建棚,棚长30m、宽5m、高2.5m;棚四周为二层
网,内层白色防虫网,外层遮光率95%的黑色遮阳网;上通风口长30m、宽1.5m、两边廊0.5m、高
0.25m;通风口四周围一层白色防虫网,棚顶盖一层厚度为0.15mm~0.2mm的黑白格农用膜,外层用
水泥瓦压实;竹架所有接口处用长10cm的无锈钢钉子固定,然后用绑带绑紧;竹子选用3a~5a不蛀虫
的广西水竹。
竹荪栽培种使用的培养料,主料杂木屑、草杆和农作物皮壳等,以橡胶树、马占相思等阔叶树种为
主(桉、樟、苦楝等树种除外),辅料为麦麸、玉米粉、白糖、磷酸二氢钾等均应符合NY5099的相关
规定;其中辅料硫酸钙应符合GB1892的相关规定,轻质碳酸钙应符合GB1898的相关规定。
生产用水包括培养基质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培养基质配制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要求,
出菇管理用水应符合GB5084的要求。
从具有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供种单位引进栽培种,其菌种质量应符合NY/T1742的要求。
选用厚薄均匀、抗张强度大、底部密封性好的塑料袋。制作0.5kg菌种菌包的袋子长24cm、宽12cm、
厚0.04mm,常压灭菌采用聚乙烯塑料袋应符合GB9687的要求,高压灭菌采用聚丙烯塑料袋应符合GB
9688的要求。
2
DB46/T405—2016
4.5药剂
药剂应使用国家在食用菌生产上登记使用的,符合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4.6栽培基质配制
4.6.1备料
准备新鲜、无霉变的杂木屑,堆积在通风的防雨堆料室内保存备用。
4.6.2栽培基质推荐配方
栽培基质推荐配方见表1。
表1栽培基质推荐配方
含量%
项目
配方1
78
19
0
配方2
配方3
杂木屑
麦麸
75
20
3
90
10
0
玉米粉
硫酸钙
轻质碳酸钙
白糖
1
1
0
0.7
1
1
0
0
0
木屑原料与其他原料按配方比例称取,加水拌匀,水质要求参照4.2给出的要求,加水量以手握培
养料成团,略有水渗出为准(含水量65%左右)。
装袋、灭菌、冷却和接种等步骤在制袋区、灭菌区和接种区内进行。
制作菌包的塑料袋子长24cm、宽1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