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级技师理论及技术知识试题(附含答案).docx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级技师理论及技术知识试题(附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
A.光亮带
B.毛刺
C.断裂带
D.塌角
答案:A
解析:在冲裁变形的塑性变形阶段,材料产生塑性剪切变形,形成光亮带。毛刺是在断裂阶段产生的;断裂带是在断裂阶段形成的;塌角是在弹性变形阶段开始形成的。
2.冲裁模的间隙应当()模具导向件的间隙。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以上均可
答案:C
解析:冲裁模的间隙大于模具导向件的间隙,这样可以保证模具的正常工作,避免导向件的磨损影响冲裁间隙,从而保证冲裁件的质量。
3.弯曲件在变形区的切向外侧部分()。
A.受拉应力
B.受压应力
C.不受力
D.受剪切应力
答案:A
解析:弯曲时,变形区的切向外侧部分材料被拉长,所以受拉应力;内侧部分材料被压缩,受压应力。
4.拉深过程中,坯料的凸缘部分为()。
A.传力区
B.变形区
C.已变形区
D.不变形区
答案:B
解析:拉深时,坯料的凸缘部分材料在径向拉应力和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向凹模内流动,所以是变形区。
5.复合模与级进模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A.生产效率高
B.模具制造简单
C.冲裁件精度高
D.操作安全
答案:C
解析:复合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完成多道冲压工序,能保证冲裁件各工序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所以冲裁件精度高。级进模生产效率高;复合模模具结构相对复杂,制造难度较大;操作安全方面两者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6.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凸模
B.凹模
C.凸模和凹模
D.凸模或凹模
答案:C
解析:模具的合理间隙是由凸模和凹模的刃口尺寸及公差共同来保证的,通过控制凸模和凹模的尺寸差来得到合适的间隙。
7.弯曲件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限制弯曲件产生()。
A.变形
B.回弹
C.裂纹
D.起皱
答案:C
解析:当弯曲半径过小,变形区外侧材料的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纹。最小相对弯曲半径就是为了限制这种裂纹的产生。
8.拉深时,在板料的凸缘部分,因受()作用而可能产生起皱现象。
A.径向压应力
B.切向压应力
C.径向拉应力
D.切向拉应力
答案:B
解析:拉深时,坯料凸缘部分的切向压应力会使材料产生压缩变形,当切向压应力过大时,材料就会失去稳定性而产生起皱现象。
9.冲裁模设计时,若采用凸模与凹模分开加工,则尺寸计算公式中加减的磨损系数x的取值与()有关。
A.冲裁件精度
B.模具制造精度
C.间隙大小
D.模具使用寿命
答案:A
解析:磨损系数x的取值与冲裁件的精度有关,冲裁件精度要求越高,x值越接近1;精度要求越低,x值越接近0.5。
10.弯曲件的回弹主要是因为()造成的。
A.弹性变形
B.塑性变形
C.残余应力
D.材料的各向异性
答案:A
解析:弯曲过程中,材料同时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会恢复,从而导致弯曲件产生回弹现象。
11.对于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当凸缘的相对直径dF/d(dF为凸缘直径,d为筒形件直径)()时,可采用一次拉深成形。
A.小于1.1
B.小于1.4
C.大于1.4
D.大于1.1
答案:B
解析:当凸缘的相对直径dF/d小于1.4时,可采用一次拉深成形;当dF/d大于1.4时,需要多次拉深。
12.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的作用点。
A.最大分力
B.最小分力
C.合力
D.分力
答案:C
解析:模具的压力中心是冲压力合力的作用点,模具压力中心应与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线重合,以保证模具的正常工作和压力机的使用寿命。
13.冲裁件的经济公差等级不高于()。
A.IT11级
B.IT12级
C.IT13级
D.IT14级
答案:A
解析:冲裁件的经济公差等级一般不高于IT11级,若要求更高的精度,需要采用其他加工方法进行后续加工。
14.弯曲件的工艺安排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
A.先弯外角,后弯内角
B.先弯内角,后弯外角
C.内外角同时弯曲
D.以上均可
答案:A
解析:弯曲件工艺安排一般先弯外角,后弯内角,这样可以避免在弯内角时对外角已经弯好的部分产生影响。
15.拉深系数m是()。
A.拉深后制件直径与拉深前坯料直径之比
B.拉深前坯料直径与拉深后制件直径之比
C.拉深后制件高度与拉深前坯料高度之比
D.拉深前坯料高度与拉深后制件高度之比
答案:A
解析:拉深系数m=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