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_T539-2021_珍珠龙胆石斑鱼(虎龙杂交斑)循环水养殖技术规程_海南省.docx
ICS65.150
CCSB50
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539—2021
珍珠龙胆石斑鱼(虎龙杂交斑)循环水养殖
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recirculatingaquacultureofPearlGentianGrouper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6/T539—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金叶、符书源、王永波、陈傅晓、高进、谭围、樊佳伟。
I
DB46/T539—2021
珍珠龙胆石斑鱼(虎龙杂交斑)循环水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珍珠龙胆石斑鱼术语和定义、养殖环境、循环水养殖设施、养殖、饵料投喂、日常管
理、病害防治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珍珠龙胆石斑鱼循环水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水产养殖术语
GB/T22213
GB/T22919.6水产配合饲料第6部分:石斑鱼配合饲料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珍珠龙胆石斑鱼(PearlGentianGrouper)又称虎龙斑或珍珠斑,是用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lanceolatus,♂)培育出来的杂交新品种石斑鱼。
利用机械、生物、化学和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车间进行水生动植物养殖的生产方式。
[来源:GB/T22213-2008,2.19]
1
DB46/T539—2021
由于养殖过程中存在个体生长差异,需要定期将不同大小的鱼种分开到不同的养殖池饲养;另一种
情况是随着鱼体生长,养殖池内鱼的密度相对增大,需要分到不同养殖池饲养,以降低养殖密度,称为
分池。
4
养殖环境
4.1
养殖场址及水质
养殖场应选择远离污染源、通讯与交通方便、电力保证、有淡水水源和海水水源的地方。
水质水源应符合GB11607、NY5051、NY5052的要求。
4.2
光照要求
采用合适的光源,使室内养殖池的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lx~3000lx。
5
养殖设施
5.1
养殖池
采用圆形或正方形切角及多边形水泥池,面积10㎡~20㎡,池深0.8m为宜。新建水泥池,应泡
水1周后,采用250g/m3水体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或200g/m3水体浓度的次氯酸溶液进行消毒,清洗晾
2
DB46/T539—2021
补水系统
紫外线消毒
设备
沙虑井
过滤池
养殖池
生物处理池器
蛋白质分离器
纯氧
滤
棉
臭氧
废水循环池
图1
系统养殖循环示意图
5.5.2
蛋白质分离器
根据每台蛋白质分离器每小时处理量,及养殖水体每小时循环水量,确定蛋白质分离器的个数,蛋
白质分离器的每小时处理水量≥养殖水体每小时循环水量,蛋白质分离器中臭氧添加浓度控制在(0.3~
0.5)mg/L。
5.5.4
生物处理池
池底每间隔1m铺设一条充气管,水体每间隔0.5m垂挂一道塑料毛刷或生物滤球布满生物处理池,生
物处理池与养殖水体的比例在于1:3~1:4范围为宜。
6
3
DB46/T539—2021
选择体长10cm以上的珍珠龙胆石斑鱼苗种为宜。
6.3
6.4
苗种质量要求
苗种规格整齐,体表整洁,体色鲜艳,体形正常,无寄生虫、病毒。
苗种投放
投放前鱼池应采用250g/m3水体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或200g/m3水体浓度的次氯酸溶液进行消毒
清洗,清洗晾干使用。放养密度见表A.1,放养前按NY5071的规定进行鱼体消毒。
6.5
日常管理
6.5.1
分池
养殖过程中由于个体生长差异显著,以及随着鱼的生长,养殖密度按照表1执行,当养殖密度大
于表1所要求标准时,需要定期对苗种进行大小筛分,保持其规格统一。
6.5.2
换池
换池平均每2个月进行一次。换池前应提前1d~2d停止投喂,在操作过程中用100g/m3~200
g/m3浓度的戊二醛溶液浸泡鱼体3min~5min。
6.5.3
洗池
换池后的空池采用250g/m3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或200g/m3浓度的次氯酸溶液进行消毒清洗,洗
采用石斑鱼配合饲料。饲料应符合GB/T22919.6的规定。饲料应存放在专用的储藏室中,避免与
采用“慢-快-慢”的原则进行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