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育银鲫人工繁殖技术规程.pdf
异育银鲫人工繁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异育银鲫人工繁殖技术中环境条件、亲本选择与培育、催产、授(受)精、孵化、出苗
的具体要求,适用于异育银鲫人工繁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71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环境条件
4.1养殖环境
应符合NY/T5361的规定。
4.2水源水质
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4.3池塘条件
22
强化培育池塘面积3×667m~5×667m,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水深1.5m~2.5m。池底平坦,淤
泥厚度≤20cm。进排水方便,保水性好。
5亲本选择与培育
亲本性状优良,数量充足,性腺发育良好,是异育银鲫人工繁殖顺利进行的基础,也关系到苗种质
量的优劣。
5.1选择
亲本选择时间:10~12月。
母本选择方正银鲫或其杂交子代(异育银鲫),入选标准为:侧线鳞30~32个,外观体形头小、体
高、背厚,体格健壮,无伤、病、残,年龄2~3龄,体重500g以上,腹部略膨大。选择时要注意剔除雄
性鲫鱼,也不要把其它鲫误认为银鲫选用。
2
父本选择兴国红鲤或淮河水系鲤鱼、建鲤,入选标准:体长、高、背厚、体格健壮,无伤、残,年
龄2~3龄,体重800g~1500g,稍挤压腹部有黄白色精液流出。选择时严禁混入雌性鲤鱼。
5.2培育
母本放养密度为2000kg/ha~3000kg/ha,父本放养密度为2500kg/ha~3500kg/ha。母本与父本
分池培育,做到专人投喂和管理。本分池培育,做到专人投喂和管理。
秋冬季培育:亲鱼从秋季开始强化培育,以促进其性腺发育。投喂的饲料以豆饼、小麦、颗粒饲料
为好,颗粒饲料粒径大小以适口为度,豆饼、小麦浸泡后投喂效果更佳。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
5%。入冬后,投饲量要减少,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1%~2%,天气晴朗时可稍增加。
春季培育:开春后,日投饲量按鱼体总重量的3%~5%投喂,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并适当加注新
水,以促进其性腺发育成熟。在临近繁殖期(15d)停止注水。
产后培育:产后亲鱼培育,要求水质清新,饲料质好、量足、易消化,环境安静。
6催产
6.1催产期的确定
4月上、中旬当早晨水温达18℃,连续3天没有寒流,便可进行催产。
6.2催产前的准备
6.2.1鱼巢的制作与布置
鱼巢用网片、生物刷或棕榈树皮,鱼巢使用前以3%的石灰水浸泡15min或蒸煮30min,然后从基部扎
成束捆缚在竹杆上备用,竹杆长度1.5m,每束鱼巢间隔20cm~30cm。自然产卵受精在亲本催产后即将
鱼巢布置在产卵池近岸处水面下10cm~15cm处,并相对集中一些。鱼巢的投放量一般每尾雌鱼1束。
6.3催产亲本的选择
雌性成熟亲鱼:外观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翻转鱼体可见腹部凹陷,生殖孔红润,稍压可见到
灰黄色卵粒。
雄性成熟亲鱼: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即散。
6.4催产剂及其使用
常用的催产剂有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鱼类脑垂体(PG)。雌
性银鲫的催产剂量:脑垂体用量为每公斤鱼重注射5mg~6mg(雄性鲤鱼减半);或者(LRH-A)和(HCG)
的混合用量为每公斤鱼重注射(LHR-A)30μg和(HCG)1200国际单位(雄性鲤鱼减半)。
将催产剂按每公斤鱼注射2ml,用0.7%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注射部位在亲鱼胸鳍基部,注射针头
与体轴成45度角刺入,将催产剂一次注入鱼体。自然产卵受精,注射时间下午13点~15点,产卵时间在
次日凌晨至清晨,环境安静,有利于产卵。人工授精注射时间下午17点~18点,效应时间在次日早晨6
点~8点,有利于人工授精操作。
7授(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