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素质教育强调“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这说明素质教育()。
A.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B.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C.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答案:B
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正体现了这一点。A选项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题干未体现;C选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题干未涉及;D选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与题干表述不符。
2.某中学规定:教师迟到一次,罚款10元;缺勤一次,罚款50元。该校的做法()。
A.正确,学校有教师管理权
B.正确,学校有自主办学权
C.不正确,学校没有罚款的权利
D.不正确,警告无效后才能罚款
答案:C
解析:学校不是行政主体,不具有罚款的权力。罚款是一种行政处罚措施,只有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才能依法实施罚款。学校对教师迟到、缺勤等行为可以采取其他合理的管理措施,如批评教育、扣除绩效等,但不能进行罚款。所以该校的做法不正确。
3.教师方某常给学生起侮辱性绰号,造成恶劣影响,对于方某的这种行为,所在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给予()。
A.行政处分或解聘
B.行政警告或拘留
C.行政强制或拘留
D.行政处罚或解聘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方某常给学生起侮辱性绰号,造成恶劣影响,符合上述第三种情形,所以所在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
A.起点公平
B.机会公平
C.过程公平
D.结果公平
答案:B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可以解聘教师的法定事由的是()。
A.体罚学生,屡教不改的
B.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C.连续两年教学业绩排在末位的
D.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造成损失的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连续两年教学业绩排在末位不属于可以解聘教师的法定事由。
6.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鲁迅创作的是()。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祝福》
D.《女神》
答案:D
解析:《女神》是郭沫若的诗集。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彷徨》(包括《祝福》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7.下列人物中,与“乌江自刎”密切相关的是()。
A.陈胜
B.项羽
C.刘备
D.秦始皇
答案:B
解析:“乌江自刎”指的是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军队包围,突围后逃至乌江畔,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遂自刎而死。陈胜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秦始皇是统一六国的首位帝王。
8.下列选项中,被后世尊为我国农耕和医药始祖的是()。
A.神农氏
B.伏羲氏
C.燧人氏
D.有巢氏
答案:A
解析:神农氏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被后世尊为我国农耕和医药始祖。伏羲氏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燧人氏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开创了华夏文明。有巢氏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之一,他教会了人们在树上架木为巢居住。
9.下列选项中,对民族乐器二胡的归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