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静安区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八年级语文试卷
2024.06
(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
1.本试卷共24题,写字分3分。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4分)
一、基础知识(6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怠慢枯躁不知所措目眩神迷
B.羁绊撺掇震耳欲聋自圆其说
C.孕育狡辩不修边辐强词夺理
D.彷徨瞭望戛然而止消声匿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枯躁——枯燥;
C.不修边辐——不修边幅;
D.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经过修改,这个计划仅有细微瑕疵,堪称天衣无缝。
B.面对现场的突发状况,主持人漫不经心、从容救场。
C.九寨沟宁静秀丽、遗世独立,真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D.这伙人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天衣无缝: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与前文“仅有细微瑕疵”矛盾,使用有误;
B.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句中形容主持人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反应,与句中“从容救场”内容矛盾,使用有误;
C.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句中形容九寨沟迷人的风光与世人对其评价一致,使用正确;
D.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句中形容招摇撞骗的手段令人震惊,褒贬误用;
故选C。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临近期末,同学们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提高。
B.他是一位优秀的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青藏高原的乡村教师。
C.市场监管部门严肃处理了群众所反应的商户擅自提价。
D.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雨,街道因下水道堵塞而积水成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学习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可改为“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很大转变,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
B.语序不当,应将“优秀的”放在“经验的”后面;
C.成分残缺,“处理”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故选D。
二、(12分)
4.默写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如何面对挫折或不幸,我们看看诗人是怎么做的。《卜算子·咏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即使遭遇挫折也要坚持自己的操守;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诗人身处漏雨的茅屋,仍满怀忧国忧民之情。
【答案】①欲辨已忘言②.窈窕淑女③.萧萧班马鸣④.俶尔远逝⑤.零落成泥碾作尘⑥.只有香如故⑦.安得广厦千万间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辨、窈、窕、淑、萧、俶、逝、碾、厦、庇。
三、综合运用(6分)
班级开展“阅读经典浸润心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5.小语要为活动撰写演讲词,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记录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
②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还能带给我们许多人生的启迪。
③阅读这些经典,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它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⑤在阅读中,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
A.②⑤④③① B.①④③②⑤ C.③⑤④②① D.④①③②⑤
6.读不同的书,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请结合《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谈谈你读这本名著时的阅读方法。(80字左右)
【答案】
5.B6.示例:我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学完《关雎》和《蒹葭》,我对《诗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阅读了《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在“六义”的基础上,更了解了《诗经》的教化作用。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这几句话主要阐述了阅读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意义,①句引出话题,为首句;④句中“它”指“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应紧接在①句后面;剩下的三句阐述了阅读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意义,③句为领起句,应放在最前面;②句中有关联词“还”,应紧跟③句;⑤句“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