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实验报告物理非.pdf
实验一、椭偏仪
P
面的实验原理里面已经得到如下,
=
这时需测四个量,即分别测入射光中的两分量振幅比和相位差及反射光中的两分量
振幅比和相位差,如设法使入射光为等幅椭偏光,即:,则
;对于相位角,有:
因此只要把反射光调为线偏光,即=0或,则有或
,可见只与反射光的p波和s波的相位差有关,可从起偏
器的方位角算出。对于特定的膜,是定值,只要改变入射光两分量的相位差
,肯定会找到特定值使反射光成线偏光,=0或()。
实验步骤:
一、调整椭偏仪的载物台使之水平。
二、加上激光枪和光路筒的三个塞子,调整使光路可以通过塞子的三个小孔(确保
光路通过光路筒的轴线);拿下三个塞子。调整水平度盘使零刻线对齐,
并使盘外环形转盘与检偏器的筒梁固定在一起。
三、将检偏筒转过66°;调检偏器使外盘读数为90°,套到检偏筒上;在载物台
上放好黑玻璃是激光的反射光进入检偏器;托住检偏器的外盘旋转调整使目镜
看到的光最弱,然后固定检偏器在筒梁上。收好黑玻璃,将检偏器旋转到水平
度盘读数为零的位置。
四、调起偏器的内外读盘使其读数为零,套到起偏筒上,并旋转调整使目镜看到的
光最弱,固定起偏器。
五、将1/4玻片装到起偏器上,并旋转玻片使目镜看到的光最弱。
六、将检偏器转过40°,将样品放到载物台上并调整样品和旋物台使反射光
进入检偏器,使光斑出现在目镜视野。
(1)调起偏器的内度盘使内度盘读数为45°;同时调整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外度盘
使在目镜视野看到的光最弱,测量两组数据(起偏器和检偏器外度盘读数在0°
~90°和90°~180°两个范围内分别得到一组符合要求的数据)。
(2)调起偏器的内度盘使内度盘读数为负45°(315°),重复(1)中的操作
得到另外两组符合要求的数据。
七、将样品放回样品盒,其他装置暂时保留待数据处理验证无问题后再拆装。
八、将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得到最后结果。
九、试验结果无问题,拆装实验装置,放回原位。交回实验样品和黑玻璃。
实验结果:
实验记录的数据为
+45°:A1角75°;P1角78.5°
A2角98°;P2角165°
-45°:A3角80°;P3角33°
A4角105°;P4角125°
经计算机处理得到的结果为:
d=399.5nm,n=2.02
样品的d、n参考值为:
d=440nm,n=2.000
其中d的相对误差为9.2%,n的相对误差为0.1%
结果分析:求得的d值相对误差较大,而n值符合得较好。实验中要求反射光是线
偏光。线偏光的一个重要的性质是能消光。但在实验中,得到的消光效果不是很
好,反射光已达最弱时仍有较强的出射光,这表明得到的是椭圆偏振光,而不是线偏
光。这应该是结果误差的主要。
思考题
1/4
1.波片的作用是什么?
1/4玻片的快轴与x轴夹角α为π/4(或−π/4),起偏后的光电矢量
实验中,
E通过1/4玻片后,E沿快轴的分量与沿慢轴的分量比较,相位上超前(或)
00
π/2。设P为E与x方向间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