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凤庆县第二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发布:2025-05-28约6.0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凤庆县第二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精耕细作的农业

C.人多地少的矛盾 D.重农思想的影响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3.《每周评论》在某译文按语中写道:“这个宣言……,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的联合,是表示新时代的文书。”该则按语介绍的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宣言》

4.汉武帝初,中央政府特别发行了一种区別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称为“白金币”,形状为圆形龙币,方形马币,椭形龟币,分別等值于在市面上流通的三千、五百、三百铜钱,面值远远高于当时普遍流通的银、铜的自然比价。朝廷这种做法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C.使中央垄断了铸币权 D.保障了商品市场稳定

5.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6.某电文载“把皇帝带到沈阳。……我们可以制造欢迎中国皇帝的公众舆论,来制造一场看起来很像是中国的政治运动。”此电文若作为第一手史料引用,适用于研究

A.二次革命 B.洪宪帝制

C.护国运动 D.伪满洲国

7.古雅典早期,最关键的职位是执政官,梭伦、庇西特拉图、克利斯提尼等都曾担任过此职。其中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实际政治权力向十将军集中。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儿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上述材料可以说明,雅典当时

A.各等级公民的权利完全平等 B.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C.财产资格的限制彻底打破 D.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

8.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初令郡国铸五铢钱。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规定“三官钱”为全国通行的统一货币。其做法旨在

A.统一财政经济 B.打击王国势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方便赋税征收

9.清朝咸丰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揭露了列强

A.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B.割占香港

C.攫取领事裁判权

D.强建租界

10.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1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倡该学说的主要目的是

A.宣传天人感应维护君主统治 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规劝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D.借助天意加强君权

12.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十四年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大地向前发展……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和基本的经验,就是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该文章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思想产生 B.严格遵循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C.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准备 D.阐明了团结盟国抗战的重要性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材料196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提出,土地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由公社所有制转变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主要归生产队所有。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进一步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所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